|
|
四平“十六条”举措规范涉企检查 |
加入时间:2025-05-10 来源:中国环境app
|
|
|
近日,吉林省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严格规范涉企检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十六条”措施》,以规范化执法与优质服务,为企业打造公平透明的法治营商环境。
据了解,四平市生态环境局紧扣企业发展诉求,秉持“管住风险、无事不扰”理念,全面梳理执法流程与助企政策,制定“十六条”措施。这些措施直击任性检查、逐利检查等痛点,旨在减少重复执法,以专业“执法蓝”守护生态底色,护航企业发展。
措施从检查分类、程序规范、服务监督三大维度发力。在检查分类上,明确划分“有计划检查”与“触发式检查”。前者涵盖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化工、电镀等高风险行业专项检查及一般信用企业日常巡查;后者针对信访举报、上级交办、监测数据异常等特定线索开展,确保检查精准高效。
程序规范层面,构建严密管理体系。要求支队与分局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并报市司法局备案,临时检查需经分管领导审批,检查后向司法局、政数局报备说明,从源头杜绝“计划外检查”。为破解多头执法、重复检查难题,创新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统筹整合系统内支队与分局的执法资源,联动拓展跨部门联合检查事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同时,积极引入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等智慧监管手段,未发现问题,原则上不再进行现场检查。针对大数据平台捕捉到的异常信息,除紧急突发情况外,统一发放《预约执法通知书》,开展预约检查,给予企业自查自纠时间,既提升执法效率,又彰显柔性服务温度。
服务监督方面,建立“预防-监管-监督”闭环管理机制。通过《环境违法风险警示函》对非主观违法提前预警,引导企业主动排查环境风险隐患;依托“风险+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对守法企业降低检查频次,对高风险企业强化监管;市生态环境局法规科全程监督执法行为,确保检查公正规范。
“十六条”措施贯穿涉企检查全流程,对涉企检查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进行了严格规范,创新“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模式,整合警示、预约、约谈等举措,实现检查计划、执法过程、整改落实全链条优化。
为保障措施落地,四平市生态环境局规划三大落实路径: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执法人员非现场执法与分级分类监管实操能力;推进重点企业在线监控全覆盖,以技术赋能精准执法;设立服务热线,畅通企业反馈渠道,强化社会监督,以切实行动为营商环境优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态动能。(白姝 滕川)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