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增绿举措

 
太原启动公园城市建设
加入时间:2025-05-16  来源:中国环境app  
 

  记者从5月15日山西省太原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权威部门话发展”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太原市开始启动公园城市建设,经过十年努力,初步建成公园城市,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共享空间进一步优化,生态价值转换效益进一步显现,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品质进一步提升。
  
  打造良好生态网络。完善生态网络体系,高标准编制公园城市建设等专项规划,打造独特生态网络体系。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进近城市山体、河流水系生态修复和棕地景观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健全外来入侵物种部门联防联控协调机制。
  
  建设城乡公园体系。积极推进城郊公园建设,推进郊野公园、环城生态公园带和“一村一园”建设。统筹建设各类城市公园,以“百园之城”为抓手,推进标志性综合公园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太原特色的便民公园、口袋公园和专类公园。
  
  推动公园品质提升。推动公园全面功能融合,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增添休闲服务设施,强化公园与体育、文化、旅游等各类功能的有机融合。大力推进公园开放共享,推动公园绿地全面免费开放,适当拆除公园围墙硬质隔离,促进公园与城市融合。
  
  串联全域公园网络。全面开展绿道体系建设,以山水湖河和各类生态空间为基础,以绿道为骨架,完善绿道微循环网络,构建活力圈游憩体系。提升道路绿色空间服务水平,增强城市道路复合功能,开放道路附属绿地,丰富重点道路沿线彩化景观及背街小巷绿化空间。塑造机场、火车站等城市门户景观,着力构建林路相依、特色鲜明的城市林荫网络。积极推进楔形绿地建设,探索环城高速环外生态间隔带建设,开展通风廊道绿化建设,提高滨水空间品质,打造蓝绿交织的城市生态网络。
  
  多维拓展绿色空间。加强区域整体设计,鼓励开展整区域景观设计,统筹区域内各类绿地空间布局,形成无界融合、渗透贯通绿色开放空间。探索附属绿地开放,推进开放共享,积极开展“院中一棵树”行动,增加老旧小区、社会单位附属空间绿化覆盖率。推进立体绿化建设,加强公共建筑物墙体垂直绿化、边坡及廊架立体绿化、市政基础设施桥柱绿化和沿口绿化,将城市绿化从平面推向立体。深化公园场景营造,采取拆墙透绿等方式增加城市绿地,逐步推进单位绿化空间开放共享,强化社区服务设施与绿化环境有机融合。
  
  繁荣发展生态文化。彰显并州园林特色风貌,构建特色文化体系,发掘保护传承地方园林特色传统技艺,打造并州园林。积极申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园林园艺展览会,不断提升公园城市影响力。构建花满龙城特色景观体系,将花卉景观融入美丽街道、美丽公园建设中,打造花巷、花街、园艺小镇、花卉主题社区,建设一批色彩缤纷的景观道路,持续打造“玫瑰之城、浪漫之都”。
  
  创新发展公园经济。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将公园城市理念贯穿全过程,促进功能完善和融合创新,整体提升园区品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建立碳汇监测核算体系,持续提升碳汇能力,打造各具特色的“零碳”绿色示范公园。打造公园经济业态,营造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多元化公园场景,挖掘公园资源优势,策划特色主题文化活动,打造特色公园经济。
  
  全域协同共建共治。积极推进公园城市高品质示范公园和公园式园区、街区、社区、单位、学校、小区、乡村建设,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大力推行认种认养等植树活动,组织居民参与小区及阳台绿化的设计、建设和养护。(记者 高岗栓)


  
  

[旅游] 广西爱店口岸客流同比增四成
[旅游] 44名老挝华裔新生代开启游学普
[旅游] 走,去桑科草原过“营地慢生活”
[旅游] 四川发布“古蜀文明文物主题游径
[旅游] 我国入境游持续升温
[工业] 我国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 新
[旅游]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
[农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
念好文旅经 乡村正振兴
“中国黄花之乡”:小小黄花如何
广州从化黄场村:黄皮打造乡村振
海南绘乡村振兴新图景:规划赋能
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五彩椒带来多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物种新
我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逾80%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筑牢海上生态保护防线 强化海上监管整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