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疫情防控

 
端午节竟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日
古人防疫有多硬核
加入时间:2025-06-0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解码传统习俗健康密码,聚焦端午养生智慧。端午节历史悠久,蕴藏着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基因。为什么端午节是“卫生防疫日”?香囊“治未病”有何玄机?
  
  为什么端午节是“卫生防疫日”?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专家介绍,它也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日”。古代先民通过特定习俗与仪式,在仲夏时节主动防范疫病、驱虫避毒,本质是调整人体与自然的关系。他们用艾草杀菌、香囊防病的方式,恰恰与现代公共卫生的消毒、防疫理念不谋而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从严冬到复苏的春天再进入夏季,春夏交接时气候变暖、阳气升腾,动物与微生物也随之活跃。因此,端午正是预防夏季传染病及慢性病复发的关键阶段,提醒我们需提前做好疾病预防与健身准备。
  
  香囊“治未病”有何玄机?
  
  端午佩香囊的习俗绵延数千年,不仅承载文化记忆,更蕴含中医“治未病”的养生智慧。小小香囊里有着哪些健康玄机?
  
  刘清泉:香囊的核心药物是苍术,其芳香化湿的功效显著,因此成为多数香囊的必备成分。
  
  专家介绍,香囊原料还可选用川芎、花椒、藿香、佩兰、白芷等,不同配伍比例会产生不同功效与香味,适合不同健康需求。
  
  现代研究表明,香囊中的挥发物质可在周围形成高浓度微环境,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在呼吸道疾病高发期能辅助抵御病邪。
  
  刘清泉:现代医学如疫苗注射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手段,若同时佩戴香囊,可多措并举增强预防效果。
  
  小小的香囊藏着大大的养生学问。如何把这些药材变成随身佩戴的养生“神器”呢?中医专家带来简易制作指南↓↓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王海峰:自制香囊可选用藿香、佩兰、白芷、草果、菖蒲各10克,剪碎或研末后用布包好,外层套装饰包即可。其功效为芳香化湿、提神醒脑,可挂于身上或床头,兼具防病驱蚊作用。
  
  不过,专家提醒,香囊虽然有驱虫避秽、芳香醒神等功效,但并非适合所有人。
  
  王海峰:过敏体质者佩戴香囊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孕妇、婴幼儿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也应避免佩戴,需警惕芳香成分的刺激作用。其挥发油功效通常仅持续几周,建议短期内佩戴,避免长期使用。
  
  为什么端午前后赛龙舟?
  
  赛龙舟看似是热闹的端午节庆活动,实际上也是传承至今的智慧体现。为什么龙舟竞渡大都会选择在端午前后进行呢?
  
  刘清泉:赛龙舟是全身性锻炼,划桨时上肢、背部、下肢及胸部肌肉均能得到锻炼,提示我们夏季正是体育锻炼的最佳时机。
  
  夏季炎热潮湿,通过运动出出汗,舒缓筋骨,保持身体活力,中医叫作宣通阳气,使湿热之邪随汗排出,达到养生目的。
  
  王海峰:即便不赛龙舟,踏青等运动也能起到同样效果,核心是通过锻炼提升抵抗力。
  
  端午有哪些最易踩的健康雷区?
  
  端午节期间,还有哪些常见健康误区需要警惕?专家解读↓
  
  雄黄酒能喝吗?
  
  刘清泉:雄黄是有毒中药,对肝脏等器官损害严重,燃烧后更会生成砒霜。仅可外用,不可内服。
  
  药浴越多对身体越好?
  
  刘清泉:药浴是针对疾病的治疗手段,需根据病情选择。失能/半失能人群、婴幼儿、孕妇等特殊群体不建议使用,健康人也不可盲目将药浴作为日常保健。(记者 孙金燕)
  
  
[旅游] 44名老挝华裔新生代开启游学普
[旅游] 走,去桑科草原过“营地慢生活”
[旅游] 四川发布“古蜀文明文物主题游径
[旅游] 我国入境游持续升温
[工业] 我国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 新
[旅游]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
[农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
[工业] 前5月我国绿电交易量超过220
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 架起中
四川小金县“金山玫瑰”采摘溯源
广西隆安: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
浙江乡村:时令果蔬迎丰收 “甜
广东高州贡园古荔“老有所依”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筑牢海上生态保护防线 强化海上监管整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美丽河湖何以美进人心
城市更新需下足绣花功夫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