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增绿举措

 
更绿更美更幸福 这样的三北值得期待
讲述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 卢
加入时间:2025-06-01  来源:光明日报  
 

 �年6月6日,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举行,“三北”工程六期三大标志性战役就此打响,我国防沙治沙事业进入新阶段新征程。

  两年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全线锁边系上“绿围脖”,科尔沁沙地正在恢复昔日的稀树草原风光,联防联治、机械治沙、以路治沙、光伏+治沙等一批新模式、新思路层出不穷。总结归纳新时期我国科学治沙的经验与做法,我认为,主要体现在理念深化、技术深化、成效深化“三个深化”上。

  我们强化了“保护也是治理”的理念,统筹植被建设、防沙治沙、水土保持、草原修复、湿地保护、矿山修复等综合治理,优化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从单一的“治”转型为“防治用养”(预防、治理、利用、养护)兼顾,从“皮”(山水湖沙)、“毛”(林草田)分治转型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从被动施治转型为主动攻坚克难、打好打赢三大标志性战役。

  新时期,“三北”工程科学治沙理念实现了从单一植被建设转变为全域生态修复,从求生存转变为求发展、求美丽、求幸福的历史性转变。

  从肩挑手扛到机械化、自动化、无人机飞播的技术飞跃,中国治沙基本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从知识密集向智慧密集的华丽转型。例如,在治沙绿化机理研究方面,从埋头苦“种”转型为“以水定绿”“近自然修复”,绘制出我国首张温带稀树草原分布图,发现东部沙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二六二”格局,基于水资源承载力和因害设防的原则合理优化乔灌草配置;在技术、机械装备研发方面,研发出“低覆盖度治沙”“生物土壤结皮固沙”“植树机器人”等治沙新技术、新装备,集成研发“141光伏+治沙”技术体系,提出协同解决治沙、经济、能源等问题的新方案……

  在实践方面,我国凝练提出沙坡头模式、磴口模式、库布其模式、柯柯牙模式等科学治沙的典型范式,完成国家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网络构建、三期荒漠生态系统功能评估与服务价值核算,为荒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路径。同时,设立和打造“三北”工程攻坚战15个科技创新高地,力争早日将其建成“三北”工程的科技烽火台。

  正是通过践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全域治理、源头治理,我们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强化联防联治,加强全域治理和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支撑美丽“三北”、幸福“三北”目标尽快实现。

  防沙治沙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更加重视科技的先导和支撑作用。下一步,应在“三个深化”转型升级的路上,建设好绿色“三北”、生态“三北”、美丽“三北”和幸福“三北”。

  绿色“三北”,即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要从注重数量转变为数量、质量并重,重点开展绿化的提质增效。例如,强化在沙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强制性配套建设农田防护林的政策执行力度;推进在高标准人工草地建设项目中,布局安排草牧场防护林建设等。

  生态“三北”,即坚持系统治理、高质量推进生态建设。因地制宜谋划生态工程项目布局;推动编制国土绿化空间规划,为“三北”工程谋划好生态用地、生态用水,留足必要的生态空间,明确未来绿化空间,实现绿化空间落地上图。

  “三北”工程区面积接近我国国土面积的一半,建议科学开展“三北”工程六期的中期评估,依靠科学理念和科技方法打造评估评价的“度量衡”,将系统治理的理念完整、准确、深入、细致贯彻到工程建设成效评估中。还要推动“三北”工程三大战区(攻坚区、协同区、巩固区)分类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协同、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科技示范样板间。

  有了“绿色”“生态”和“美丽”筑基,再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赋能推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幸福“三北”就渐行渐近了。(本报记者张胜采访整理)

 

 

[旅游] 44名老挝华裔新生代开启游学普
[旅游] 走,去桑科草原过“营地慢生活”
[旅游] 四川发布“古蜀文明文物主题游径
[旅游] 我国入境游持续升温
[工业] 我国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 新
[旅游]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
[农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
[工业] 前5月我国绿电交易量超过220
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 架起中
四川小金县“金山玫瑰”采摘溯源
广西隆安: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
浙江乡村:时令果蔬迎丰收 “甜
广东高州贡园古荔“老有所依”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筑牢海上生态保护防线 强化海上监管整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美丽河湖何以美进人心
城市更新需下足绣花功夫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