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保护长江生态 这些案例彰显法治之力
加入时间:2025-06-0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守护长江,离不开法治之力。
  
  非法捕捞、直排污水、违法开垦……今年是长江保护法施行4周年,近年来各地法院审结的多个典型案例,给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行为敲响警钟。6月5日世界环境日,让我们一起关注长江母亲河。
  
  一条隐匿管道污染上万人“水杯”,判了!
  
  四川广安邻水县某地,长江流域支流白水河从这里经过,白水河左岸支流上的金钟水库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水源地。就在几年前,一条隐匿的管道曾悄然威胁这里——数千吨渗漏的污水,给4个乡镇1万余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2022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污水冲刷至金钟水库库尾小河沟处,一起非法排污案件也渐渐浮出水面。
  
  “早上过路的村民闻到一股刺鼻的猪粪味,看到河沟里的黑水和漂浮着的白色泡沫,立即打电话报告给水库管理员。”四川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法官王越说。
  
  经调查,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一家生猪养殖合作社在法定代表人张某伦的安排下,通过私挖粪污储存池、私设管道,利用养猪场附近的喀斯特地形,多次将未经处理且严重超标的养殖猪粪水直接向自然界排放,对附近水源造成一定程度污染。
  
  为恢复取水,水务公司采取应急取水措施,重新安装水泵、敷设输水管道等。四川省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该养殖合作社罚金四十万元、张某伦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十万元。“如今,金钟水库经系统治理后已重新蓄水,并经检测达标后恢复取水。养殖合作社已经拆除,相关用地环境也已复耕,区域环境得到修复。”王越说。
  
  “本案属于单位犯罪,除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等判处刑罚。这警示我们,单位行为不会成为个人刑罚的挡箭牌。排污单位的责任人员更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避免污染环境。”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侯佳儒说。
  
  保护区内种点小麦行不行?真“刑”!
  
  湖南省华容县注滋口镇新发村新安外洲位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该区域明令禁止开垦种植,却总有人心存侥幸。
  
  2022年上半年,侯某祥听说有人在新安外洲上种油菜赚了钱,便在明知该地禁止开垦的情况下,伙同肖某明一道打起了种植小麦的主意。同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肖某明安排旋耕机和无人机同期进场,开垦土地面积300多亩,种植小麦种子8000斤。
  
  2023年3月,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即责令侯某祥铲除已经种植生长的小麦青苗。侯某祥心有不甘,仅选择性铲除了约40亩小麦青苗,拍照后发给工作人员,谎称已全部铲除。
  
  小麦成熟后,侯某祥和肖某明雇请收割机收割小麦并进行销售,在收割过程中被公安民警现场查获。经司法鉴定,侯某祥和肖某明共开垦土地21.5公顷、折合322.5亩,严重毁坏自然保护区原有植被,并导致我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苍耳大量繁殖,严重破坏保护区内生态环境。
  
  经过法院审理,侯某祥和肖某明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违反规定进行开垦、开发或者修建建筑物等活动,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构成破坏自然保护地罪。”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吴凯杰说,本案中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被告构成破坏自然保护地罪,有力震慑破坏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地的行为,彰显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决心。
  
  严惩违法犯罪,更要推动生态修复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处竹竿连接成的网格横竖相间。近期,重庆市江津区法院环资庭庭长姜玲再次来到江边,察看这处人工鱼巢的生态修复效果。
  
  “每年鱼类集中产卵季,受自然条件影响,鱼卵因附着力不强,容易被水流冲散,影响成活率,人工鱼巢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西南大学渔业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姚维志说。
  
  这处人工鱼巢的搭建,源于江津法院审结的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
  
  2024年5月的一个晚上,村民丁某平、肖某伟、刘某波相约在自然保护区内使用三层刺网捕鱼,后被公安民警抓获,现场查获渔获物9尾。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1尾,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岩原鲤2尾。
  
  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经过审理,法院分别判处3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宣告缓刑并处罚金。
  
  惩罚只是手段,抚平生态“伤口”才是目的。
  
  司法机关、渔业专家和当地行政部门经过协商论证,决定采用搭建人工鱼巢的方式修复生态,司法机关责令3人在保护区内搭建人工鱼巢约1961平方米。
  
  “这是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关于‘长江保护应当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系统治理’精神的具体体现。”姜玲说。
  
  污染环境终将付出代价。对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司法机关重拳出击,在依法严惩的同时推动生态修复,以法治之力守护长江之美。保护长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守护一江碧水。(记者冯家顺 周闻韬)
  
  
[旅游] 44名老挝华裔新生代开启游学普
[旅游] 走,去桑科草原过“营地慢生活”
[旅游] 四川发布“古蜀文明文物主题游径
[旅游] 我国入境游持续升温
[工业] 我国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 新
[旅游]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
[农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
[工业] 前5月我国绿电交易量超过220
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 架起中
四川小金县“金山玫瑰”采摘溯源
广西隆安: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
浙江乡村:时令果蔬迎丰收 “甜
广东高州贡园古荔“老有所依”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筑牢海上生态保护防线 强化海上监管整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美丽河湖何以美进人心
城市更新需下足绣花功夫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