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筑牢数字乡村建设底座
加入时间:2025-06-0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珍
 
  近期,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数字乡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加快数字乡村发展,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数据、技术和知识等新要素的作用,激活主体、要素和市场,进一步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农村治理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到2024年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我国逐步构建起数字乡村建设的四梁八柱。如今,我国乡村的数字技术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已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通5g行政村占比超过90%。《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数字乡村发展“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数字技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方面的作用更加彰显;全国行政村5g通达率超过90%,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高,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持续稳定增长,乡村数字治理效能、信息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数字技术加速推动城乡差距缩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借助不断完善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各地正在开展差异化探索,涌现出诸多典型案例。例如,杭州市余杭区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探索东西部协作模式,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一方面,余杭区利用成功的数字乡村发展经验、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丰富的产业资源,在技术、人才储备和资源保障上支持苍溪县数字乡村发展;另一方面,苍溪县深入分析自身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采取相应发展策略和政策举措,增强了发展后劲和能力,加快了当地数字乡村发展。
  
  得益于政策有力支持,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67.4%;“透明农场”“数字花卉”“电商+网红”等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典型应用场景持续增加;“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以及线上公共法律与社会救助等向乡村不断延伸;数字乡村“一张图”等智治新模式逐步普及应用。
  
  不过,数字乡村发展仍然面临数字基础设施仍显薄弱、农民主体作用不够突出等问题,还需从多层面持续发力。
  
  强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供给水平,重视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在建好公共数据平台与应用支撑平台的基础上,加强平台之间的互通互联,实现数据汇集治理、开放共享、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涉农数据资源在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上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既要借鉴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也要重视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用户分散、投资回收慢等特点,探索长期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
  
  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丰富优质数字资源供给、加大数字技能培训,为乡村培育更多数字新农人。充分考虑农民的可接受性和现实需求,降低数字技术应用成本和门槛,为农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产品和服务,激励农民在使用中进一步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形成供需适配、使用即学习、受益促提升的良好局面,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者: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旅游] 44名老挝华裔新生代开启游学普
[旅游] 走,去桑科草原过“营地慢生活”
[旅游] 四川发布“古蜀文明文物主题游径
[旅游] 我国入境游持续升温
[工业] 我国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 新
[旅游]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
[农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
[工业] 前5月我国绿电交易量超过220
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 架起中
四川小金县“金山玫瑰”采摘溯源
广西隆安: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
浙江乡村:时令果蔬迎丰收 “甜
广东高州贡园古荔“老有所依”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筑牢海上生态保护防线 强化海上监管整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美丽河湖何以美进人心
城市更新需下足绣花功夫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