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垃圾治理岂容掩耳盗铃 |
加入时间:2025-07-28 来源:红网 作者:李家亮 |
|
|
近日,山西长治部分农村垃圾无序倾倒导致周边环境被污染的问题曝光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随后,长治市生态环境局迅速回应,承认问题属实,并表态将严肃处理。
从人民日报报道看,这些露天垃圾场不仅存在多年,且规模惊人、危害严重: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杂堆放,无防尘防渗措施,侵占农田水体,散发恶臭污染空气……更讽刺的是,在一处垃圾场入口还有一块写着“严禁乱倒垃圾爱护环境卫生”的公示牌。
这一事件背后折射出深层次问题,值得深刻反思。
第一,基层治理还存在“重部署、轻落实”的问题。在中央三令五申、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部分地区只是一味迎合检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未入脑入心,没有真正推动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规划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落地落实。第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正如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的那样:“长治市现有1座生活垃圾焚烧设施,覆盖全市12个县(区)中的8个,长期超负荷运行。”第三,监管执行不力的问题。从国家到省级层面,都相继出台了多项标准和通知,但这种违规倾倒垃圾的行为已持续近十年,当地村民反映“几乎每天都有车往这里倒垃圾,多是晚上来倒的”,监管部门却选择长期“失明”,导致当地的垃圾不减反增。
要彻底解决农村垃圾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事后整改,必须多方发力,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加快补齐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短板,严格落实源头分类回收措施,加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存量。另一方面,要压实基层监管责任,将村级垃圾处理纳入网格化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对有关人员和相关部门的失职渎职行为“零容忍”。更关键的是,要建立多元共治机制,特别是要完善村民监督举报机制,通过积分奖励等方式调动村民积极性,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垃圾资源化利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发力、群众参与的治理合力。
垃圾治理是检验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凡事预则立,不能等问题被媒体曝光后才采取行动,而是要拿出勇气和决心,补齐短板,压实责任,强化监管,彻底根治“垃圾围村”,还乡村一片“绿水青山”。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