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旅游

 
文旅融合焕新乡村图景
加入时间:2025-07-31  来源:经济日报  
 
  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7.07亿,同比增长8.9%;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增势背后,是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带来的变化。农文旅深度融合正成为连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重要转化通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多年来,我国农文旅融合发展呈现量质齐升态势。我国目前已建成1597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超6万个行政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活动;全国15个乡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数量居全球首位。上海市建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位874个,2024年接待游客2532.4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9.31亿元,形成桃花节、菜花节等特色ip;甘肃省的迭部扎尕那村,完整紧密、自给自足、半农半牧、优势互补的农林牧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不过,一些问题依旧不容忽视:项目同质化导致约30%乡村旅游项目陷入“一次性消费”困境,专业运营人才短缺制约服务质量提升,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不足,技术创新应用不充分,文化资源转化深度不足,等等。为此,要从科技、文化、人才等方面施策。
  
  强化科技赋能,构建智慧融合新业态。深化“互联网+文旅”融合,支持直播电商、vr云游等新业态。建设县域农文旅大数据平台,整合生产、客流、消费数据,为项目规划、营销推广提供决策支持。通过智能化改造,将传统农耕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交互的数字资产,实现“农田变课堂、农房变展厅、农品变潮品”的价值跃升。
  
  深耕文化ip,培育特色融合品牌。通过文化解码、场景再造、价值共生,使每个乡村都能找到“精神坐标”。可借鉴泸溪县“以水兴旅”战略,以村舟为媒将非遗展演与体育赛事融合,吸引线下游客与线上观众达108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消费1.7亿元。实施“一村一韵”培育计划,以差异化激活全域资源,如甘肃省“十四五”期间建设了30个乡村旅游示范县、300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培育530个乡村旅游合作社,形成元古堆村“七大产业联动”、毛寺村“黄土窑洞民宿”等特色模式。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支持绣娘、匠人开发在地化文创产品,实现“让文化可体验、让技艺可增收”。
  
  精心培养人才,打造乡村运营主力军。例如,浙江某学校设立的“乡村运营与创新创业”微专业入选教育部“双千”计划首批入库名单,与农创客联合会、乡村运营企业及村镇深度合作,实施“校政企村”联动培养,首批68名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还应孵化草根精英,让本土人才成为中坚力量,如陕西丹凤县建立专家工作站,引进56名专家,帮带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14家,解决技术难题30项,转化成果12项。(作者:曹阳阳 薛忠义)
  
  
[工业] 工业遗产如何成为城市更新的文化
[农业] 河北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农业] 持续推进退化耕地治理
[林业] 湖南桂阳林业产业跑出加速度
[旅游] 文旅融合焕新乡村图景
[工业] 专家:汽车智能化需筑牢安全底线
[农业] 端牢中国饭碗不惧极端天气
[旅游] 购在中国成为国际游客的潮流之选
雪域高原旅游热 家门口就业路子
塞罕坝林场百万亩林海的两山转化
念好文旅经 乡村正振兴
“中国黄花之乡”:小小黄花如何
广州从化黄场村:黄皮打造乡村振
杜绝微浪费是件大事
垃圾治理岂容掩耳盗铃
我国3年共减少粮食损失超500
让废旧电池重获新生
外卖堂食双标 别让网上订餐成糊
群众的金点子 是人民城市最足的底气
抓住城市文脉保护传承之要
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深圳南山区让城市更轻声细语
建设宜居城市 社会力量多元参与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