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科技

 
经济密度发达区域如何保护湿地生态 实现人鸟共栖
加入时间:2025-08-07  来源:中国环境app  
 

  在江苏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占地12000亩的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正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通过实施一批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创新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湿地率从41.77%提升至63.62%,植物由235种增加到549种,野生动物由115种增加到311种;创造了“700亩农田栖息全国10%鸟种”的生态奇迹,并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成为江苏唯一湿地类案例、全国经济密度发达区域唯一案例。

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沈明摄

  化散为整,资源破碎化区域变身“生态绿肾”
  
  谁能想到,这片生机盎然的湿地也曾面临“生态绝境”。
  
  2013年前,天福区域突出的地理区位优势导致土地资源的割裂,密集的铁路和快速路将区域切割得“支离破碎”。天福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冯晨回忆说:“当时这里就像被撕碎的绿色拼图。”
  
  转折始于一场化被动为主动的突围。天福国家湿地公园依托农田、水塘和河流等资源,在密集工业区中建设面积1200亩的桥苑公园,用以保留生物多样性。此后持续投入2.38亿元试点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化散为整,扩展延伸12000亩作为“生态保留地”,规划面积超过花桥经济开发区总面积的1/7。
  
  2018年,天福湿地公园完成国家级湿地验收评估,继续聚焦提升生物多样性目标,进一步优化总体布局,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区和保育区,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城市群密集、生态破碎化区域农耕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有效路径。
  
  在这过程中,天福湿地公园创新水塘水位精细化管理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落户安家”。
  
  冯晨介绍说,“湿地野生鸟类多样性的观测数据是国际公认的评估湿地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园把鸟类作为生态修复的指标性物种,在园区内选择700亩作为核心栖息地修复区,通过设计大小、深浅不一的8个水塘,搭配水位调节设施,满足不同季节不同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她具体解释,在夏季,水塘水位控制在5cm—10cm左右,主要吸引鸻鹬类栖息;到了冬季,雁鸭类等冬候鸟需要更深的水位,此时水塘的水位控制在50cm—80cm左右,再加上植被管理,保障候鸟的理想栖息环境,在有限的保护面积内最大程度探索增加生物多样性。
  
  通过营造精妙的“鸟类公寓”,实现了“人鸟共栖”。
  
  创新机制,提高生态价值转换效能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积极实施“四季水田”一体化治理机制,构建“耕地+湿地”人与候鸟共享稻田系统。“我们这里属于以永久性稻田为主体的自然湿地人工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在700亩核心栖息地修复区中仅有140亩池塘、沟渠及沼泽湿地的有限条件下,充分利用周边近4000亩水稻田的人工湿地优势,扩大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空间。”冯晨的讲述中,他们积极借鉴国际重要鸟类栖息地台北关渡自然公园“四季水田”的经验做法,在休耕期开展蓄水作业,增加水面面积,既扩展了候鸟的栖息地,也有效抑制了杂草及越冬昆虫生长,鸟类排泄物还可增加土壤肥力。
  
  “简单来说,就是依靠大自然的生物平衡作用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化肥的施用,由此也提高了稻米的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形成人与鸟类共享稻田的景象。”冯晨表示。
  
  在科技应用上,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同样走在前列。公园将智能育秧工厂、插秧机、植保机、无人机等多重科技手段运用至日常农业生产中,较传统模式,人力成本减少50%,作业效率提高100%。与此同时,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生态价值转换效能,积极打造集采摘游乐、农事体验及生产创收于一体的现代化休闲农业,形成蜜瓜园、葡萄园、果园三个特色农业精品园,果蔬品类超25种,亩均收益超万元。
  
  近年来,这里还建立起了国家级自然教育学校,邀请台湾团队开发宣教课程,培育本土宣教队伍,年均开展超60场次科普宣教活动,承办“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培训班”8批次,为全国400余家湿地公园提供专业人才培训服务,获得业界的广泛赞誉。(记者张黎 通讯员蒋健康 田利青)
  
  

[林业] 吉林延边州深化林长制改革推动高
[农业] 荒滩果园变花海乐园
[林业] 林草经济生机盎然
[工业] 共享中国工业智能化转型机遇
[农业] 蓝田发展民宿产业带动乡村游转型
[工业] 如何破解工业固废处置难题
[旅游] 景区限时拍照 优化体验的办法再
[旅游] 伊春森工凉资源释放旅游热效应
黔东南州深做山水文章 探索民族
辽宁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金山银山
余村点绿成金 小山村惊艳世界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
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遏制餐桌上的浪费 从拒绝剩宴开
新国标来了 旧标准车还能买吗
多地调整地块规划盘活闲置存量土
中国如何将大型赛事打造成绿色低
旧家具没人收没地扔 回收难题如
锚定总目标 美丽新疆建设展现新气象
城市更新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
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美丽城市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 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城市更
金观平: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