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农业

 
别让假专家用短视频坑农害农
加入时间:2025-08-1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白真智
 
  农业安全无小事,农民利益不容损害,不让假专家利用短视频平台将黑手伸向农业领域,相关各方应切实担起责任
  
  近日,有农民朋友反映,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一批假冒的农技专家。这些“专家”看起来很专业,他们讲解农业“知识”,分享农技“妙招”,推荐农资产品。可这些所谓的“网红农资”却遭到了农民朋友的差评——根本不好用。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出现了不少披着“科普”“知识分享”外衣的“专家”,表达方式“炸裂”、观点“犀利”,但往往“带货”才是目的。有媒体调查了一家运营多个“农技专家”账号的公司,发现实际出镜的人员没有农业教育背景,甚至大多数人不懂农业知识。这样的“专家”推荐的农资产品,质量如何保障?农民一旦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不但影响粮食生产,而且损害生计。
  
  防范假专家利用短视频坑农害农,刻不容缓。
  
  短视频平台要履行责任。一些“专家”账号的简介里写有“农业大学”“从事农业行业几十年”等字样,用语模糊,对农民朋友来说难以辨别。对于涉农的关键词,平台应进行重点排查和监测,在涉农账号注册、认证时仔细核实,要求申请者提供相关证明。在这类账号运营过程中,也要加强监管,对涉农账号的投诉要提升反应速度,加大处置力度。
  
  真专家们可以主动上网科普。很多正规机构或院校的农技专家经常走到田间地头,为农民答疑解惑,但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总是有限。现在上网的农民朋友越来越多,农技专家可以尝试利用短视频网站等社交媒体进行科普,这样能触达更多受众、实现远程交流,也能让农技领域的“李鬼”没有可乘之机。
  
  监管力度不能降。假农技专家坑骗农民,性质恶劣,但受骗者往往比较分散、被骗金额不大,调查取证和维权都相对困难。只有完善相关规定,提高涉农内容的发布门槛,规范平台行为,深入调查、扎实取证,对坑农者依法依规严惩,才能切实维护农民利益,震慑不法分子。
  
  当然,农民朋友也需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不要盲目跟风。相关部门也可以进一步细化服务,多把身子沉下来了解农民的需求,帮助对接真专家,力保他们免受坑骗。
  
  农业安全无小事,农民利益不容损害,不让假专家利用短视频平台将黑手伸向农业领域,相关各方应切实担起责任。
  
  
[林业] 吉林延边州深化林长制改革推动高
[农业] 荒滩果园变花海乐园
[林业] 林草经济生机盎然
[工业] 共享中国工业智能化转型机遇
[农业] 蓝田发展民宿产业带动乡村游转型
[工业] 如何破解工业固废处置难题
[旅游] 景区限时拍照 优化体验的办法再
[旅游] 伊春森工凉资源释放旅游热效应
黔东南州深做山水文章 探索民族
辽宁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金山银山
余村点绿成金 小山村惊艳世界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
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遏制餐桌上的浪费 从拒绝剩宴开
新国标来了 旧标准车还能买吗
多地调整地块规划盘活闲置存量土
中国如何将大型赛事打造成绿色低
旧家具没人收没地扔 回收难题如
锚定总目标 美丽新疆建设展现新气象
城市更新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
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美丽城市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 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城市更
金观平: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