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京市海淀区坚持多措并举,从优化政策、规范服务、联动发力、精准帮扶、提质增效等多方面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守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的同时,为全区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生态环境引擎。
出台助企方案,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结合海淀区实际,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海淀生态助企发展十四条》,以法治化、便利化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服务事项,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助力企业放心投资、舒心经营、安心发展。
印发管理指南,助力企业自我规范经营。紧紧围绕全区工作目标,着力塑造“海淀服务”品牌,结合环保服务“入园入企”,制定并印发《海淀区“3全”“2规范”环保管理自查手册》,“3全”指环保手续全、制度全和档案全,“2规范”是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规范和环保标志设置规范,以更直观角度为全区企业提供全方位环境保护管理的框架和方向,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合法经营。
畅通审批通道,加速推进项目落地。采取提前介入,靠前指导,精准服务等措施,加快推进项目环评审批,助力项目加快落地。加强部门联动,提前确定需环评服务保障的重点项目清单。深化流程管理。进一步提升办理项目审批的效率和质量,实施重大项目“专人办”“跟进办”管理,通过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定期调度,跟踪指导,做精做优环评服务。推进政企联动。畅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环评政策、技术“点对点”帮扶。今年以来,服务保障符合生态环境准入要求的49个建设项目顺利取得环评审批手续。
实施项目精准服务,强化环评要素保障。积极做好海淀区涉国债申请使用项目的环评要素保障工作,更好发挥国债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作用,提前对接相关部门获取项目清单,在项目申请国债时提供环评快通服务,做好跟踪保障。今年以来,为67个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导的涉国债申请使用项目出具环评审批证明材料,助力企业申请国家资金支持。
深化审批流程改革创新,推动项目减负提速。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审批方式改革,探索完成了医疗行业、有色金属合金制造业、锅炉工序的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两证合一”。实现两个同类型实验室项目“环评打捆”审批,大幅缩短企业等待时间;全面推广电子“排污许可证”核发,助推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排污许可证申报材料提交、审核进度实时查、电子证照下载等全流程操作,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显著降低企业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徐雷 夏清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