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故事

 
黔东南州深做山水文章 探索民族地区两山转化路径
加入时间:2025-08-26  来源:中国环境  
 
  初秋时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龙江河畔稻浪翻滚,水蜜桃、猕猴桃、金秋梨也迎来采摘季;西江千户苗寨与肇兴侗寨内,游客沉醉于吊脚楼、风雨桥和鼓楼等建筑群落,深度体验浓郁的民族风情,特色民宿一房难求。“十四五”以来,黔东南州锚定“生态之州、拒绝污染”定位,严守发展与生态双底线,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厚植生态底蕴。黔东南州精妙融合山水生态与多彩民族文化,深做“山水”文章,成功闯出一条民族地区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特色发展新路。
  
  黔东南州的生态之美,在一组组令人惊叹的数据中娓娓道来。黔东南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9.63%,这数字背后,是3450万亩林地面积、3228万亩森林面积以及2.2亿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的坚实支撑,这四项指标均傲居全省第一。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黔东南州生态品质的生动象征。黔东南州42个国控、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常年保持100%。水环境质量在全国的排名更是节节攀升,从2019年的第10位、2020年的第8位、2021年的第4位,一路高歌猛进至2022年的第3位,稳居全国前列,且常年保持全省第一。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蓝天白云”“水清河畅”在这里已成为常态。
  
  近年来,黔东南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三山三江”,推动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及传统村落等融合发展,让“两山”理念在苗乡侗寨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雷山县不断加快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力把游客请进来“卖山水苗寨颜值养眼”“卖高负氧离子空气养肺”,千方百计把“苗侗山珍”山货销出去,持续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探索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地区的生态发展新路。
  
  经过多年努力,雷山县于2016年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9年被列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20年获得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和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2022年获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被列为全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县和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县累计成功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16个、州级生态乡镇5个、州级生态村30个。
  
  在从江,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鱼和鸭在田里觅食,吃掉害虫和杂草,同时鱼和鸭的游动为水稻松土,排泄物为水稻提供养分,农家肥还田,禁施化肥和农药,稻、鱼、鸭和谐共生,形成了一条特有的生物链,构筑一幅稻花香、鱼儿游、鸭儿叫、蛙儿鸣的和谐共生画卷。“从江香禾糯-从江世代传承的农耕模式”作为全国6个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之一,代表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边会,向世界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黔东南“两山”实践。
  
  在黎平,肇兴侗寨立足“八寨一山”特色的侗民族原生文化和民族村寨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及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内涵,积极开发山地自行车、梯田景观、药浴康养等新业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让游客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文化魅力。2024年,肇兴侗寨累计接待游客102.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4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约4万元。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生态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劲动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榕江,“村超”火热出圈,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带来了崭新机遇。自赛事以来,该县推出“来榕江县看‘村超’、游村寨、吃牛瘪、听大歌、住民宿”快旅漫游等精品旅游路线,定制文旅产品吸引县域100余家企业入驻。2024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946.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03亿元。
  
  目前,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贵州省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黔东南州累计创建6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及“两山”实践基地。㵲阳河、清水江获评省级美丽幸福河湖,2024年12月㵲阳河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名单,台江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称号,天柱县入选2024年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
  
  如今,森林掩映的苗乡侗寨,串联起“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价值实现”的完整链条。保护区、绿色园区、美丽河湖等成果印证着黔东南路径的独特价值:当生态优势嫁接文化底蕴,再偏远的土地也能孕育发展的春天。
  
  
[林业] 吉林延边州深化林长制改革推动高
[农业] 荒滩果园变花海乐园
[林业] 林草经济生机盎然
[工业] 共享中国工业智能化转型机遇
[农业] 蓝田发展民宿产业带动乡村游转型
[工业] 如何破解工业固废处置难题
[旅游] 景区限时拍照 优化体验的办法再
[旅游] 伊春森工凉资源释放旅游热效应
黔东南州深做山水文章 探索民族
辽宁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金山银山
余村点绿成金 小山村惊艳世界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
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遏制餐桌上的浪费 从拒绝剩宴开
新国标来了 旧标准车还能买吗
多地调整地块规划盘活闲置存量土
中国如何将大型赛事打造成绿色低
旧家具没人收没地扔 回收难题如
锚定总目标 美丽新疆建设展现新气象
城市更新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
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美丽城市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 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城市更
金观平: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