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科技

 
地球正在变暗或加剧气候变化影响
加入时间:2025-10-15  来源:华西都市报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上,一场肉眼难以察觉的“亮度下调”正在发生。人类世代以来,地球被视为一颗在太空中维持着微妙能量平衡的行星: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夜间以红外形式向外太空散发能量,二者大体平衡。但最新研究指出,这种平衡正被悄然打破——地球的反照率(即反射回太空的太阳光比例)在下降,导致更多能量滞留在地表-大气系统内。
  
  最新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的研究显示,地球正在“变暗”,即地球反射回太空的光线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显著减少,尤其是北半球,吸收的太阳辐射持续增加,这一变化正在加速全球变暖。
  
  该研究分析了2001年至2024年的卫星观测数据,由美国航天局兰利研究中心和挪威国际气候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完成。论文作者指出:“地球变暗并非比喻,而是反照率下降的真实物理现象。”
  
  地球为何“变暗”?
  
  地球的反照率下降,意味着吸收的能量增加。美国航天局研究团队通过长期卫星数据分析发现,从2001年到2024年,地球反射回太空的能量持续下降,北半球的变化尤为剧烈。
  
  研究认为,导致地球“变暗”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冰雪消融。北极、格陵兰等地区的冰雪融化让原本高反射的白色表面被深色陆地和海洋取代。深色表面吸收更多太阳能,进一步升温,形成“变暖—融化—再变暖”的正反馈循环。
  
  其次是气溶胶减少。空气中的气溶胶(如硫酸盐、粉尘)能够反射太阳光,过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遮阳伞”作用。随着北半球多国污染防控措施减少了气溶胶,空气变洁净,但反照率也随之下降。
  
  第三是云层变化。云层对阳光有反射作用,但对地表红外辐射也有保温效应。论文指出,北半球云层分布的变化减弱了反射光的能力,尤其是在中纬度和副极地地区。
  
  “这三个因素叠加,使地球的反照率下降趋势更明显。”研究员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说。
  
  研究人员还注意到,北半球的变暗速度远高于南半球。原因之一是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冰雪覆盖广,气溶胶减排集中。研究估算,北半球在大气顶层的能量盈余以每十年约0.34瓦/平方米的速度增加。
  
  看似微弱的数值,在行星尺度上却意义重大。美国航天局解释称,全球平均入射太阳辐射约为240瓦/平方米,哪怕0.3瓦的偏差,长期积累也足以推动气候系统发生显著变化。
  
  “北半球正在吸收比以往更多的太阳能,这意味着热量在这一半球滞留得更久。”挪威气候研究中心科学家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能量分布不对称的地球。”
  
  暗化效应:加速变暖的“隐形推手”
  
  地球变暗不是孤立现象,而是与全球变暖相互放大的过程。
  
  当反照率下降,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增加,全球平均温度随之升高。与此同时,升温又会促使冰雪进一步消融、云层分布改变,反照率再度下降。科学家将其称为“亮度-温度反馈”。
  
  研究团队指出,北半球的额外热量可能改变全球气候格局。例如,热带雨带和季风系统对能量差异高度敏感。北半球的能量盈余或将推动降雨带北移,影响亚洲和非洲季风,增加极端天气风险。
  
  美国航天局兰利研究中心气候物理学家表示:“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个尚未完全被认识的气候驱动力。地球暗化的速度,将在未来几十年决定气候系统的稳定性。”
  
  尽管结果引发广泛关注,研究者也指出了若干不确定性:24年的数据周期虽长,但在气候学尺度上仍有限,难以判断这是否是持续趋势;云层变化的物理机制复杂,目前的观测分辨率尚不足以全面揭示其反馈效应;减少气溶胶虽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却在反照率下降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平衡关系仍待研究。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审稿人评论指出,这项研究“为地球能量平衡提供了新的观测证据,但要完全理解其气候后果,还需要更长期的卫星记录与模拟验证”。下一步,美国航天局团队将研究方向从观测转向行动,他们表示计划依托“气候绝对辐射与折射观测卫星”等项目,继续追踪地球反照率的变化趋势,以更高精度监测行星能量流动。
  
  研究人员呼吁,未来气候政策应把“反照率变化”纳入风险评估框架,与温室气体减排、碳循环变化并列考虑。“地球的亮度不是恒定的。”研究结论写道,“它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它的变化,才能更准确预测我们未来的气候。”(记者 边雪)
  
  
[工业] 食品废水做碳源 企业有哪些顾虑
[工业] 食品废水做碳源 企业有哪些顾虑
[旅游] 旅游业流动的中国映照经济活力
[旅游] 银发族候鸟开启秋冬旅居
[林业] 甘肃张掖山丹:三北工程建设成效
[林业] 广西聚力护松三年 筑牢生态屏障
[农业] 保护黑土地 大国粮仓更稳固
[农业] 农业面源污染要突出区域性系统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福建永安智能守护景区绿水青山
福建大田:建好森林四库 收获金
加快引导退役光伏组件绿色高效回
未开发山区垃圾遍地 不能只靠志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2030年
六安裕安区推进秸秆禁烧与综合利
农业大县如何做好废弃资源再生利
如何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安享晚年 来看新
城市治理需要更多卷尺哥
青岛城阳:全域发力绘就乡村新画卷
重庆到2023年美丽城市建设实现全覆
城市更新 如何保留独特底蕴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