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文明

 
可降解不是污染大草原的理由
加入时间:2025-10-24  来源:光明网  
 
  近日,一段游客在草原上抛撒纸片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视频中,几名男女手攥纸片站成一排,任由纸片随风四散,前方还有人举着手机拍摄记录。视频账号的定位显示拍摄地点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这一行为迅速引发网友质疑:“这不是在污染环境吗?”
  
  呼伦贝尔市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到草原上旅游肯定不能随便抛撒生活垃圾。”此举涉嫌破坏草原,需要向林草部门反映。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外地游客随意扔垃圾涉嫌破坏草原生态,这个归草原监督管理科处理。”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核实事发具体位置,处理此事。
  
  法律法规将亮明态度。不过,视频中游客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的模样,颇为刺眼。正如视频发布者声称的,这是“在大草原放肆地挥撒”,言语间甚至能让人听出一丝“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得意。
  
  “不随地乱扔垃圾”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常识,为何到了草原就能将文明规则轻易抛诸脑后?这位游客给出的说法是,抛撒的纸张为“可降解”材料。看似“后果可控”,不过,降解需要多长时间?具备哪些条件?降解产物对草原存在哪些显性或隐性影响?一系列疑问尚未得到科学验证。
  
  必须明确,“可降解”不等于“无污染”。这种缺乏依据的“材料无害”辩护理由和“先破坏再恢复”的认知思维,值得人们警惕。相比于丢弃垃圾、碾压草原等直接的破坏行为,这种披着“科学”外衣的随意心态更糟糕。
  
  近年来,为了一张照片、一段视频,有人卧轨、有人踩踏保护区,将生命安全与生态保护置之度外的现象屡见不鲜。伴随打卡文化与旅游文化深度交织,旅游场景正日益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社会面相。对于那些逾越边界的破坏行为,需要明确惩戒,才能使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的脆弱。
  
  有网友表示,“要让他们把纸片一张一张捡回来”。此前,针对游客在草原上飙车“漂移”的行为,也有网友建议“罚他们去守护草原”“拉进景区黑名单”。这些建议虽非正式处罚,却颇具启发意义。毕竟,“放肆地挥撒”之后,清理现场、恢复生态的后续工作,不能只依赖呼伦贝尔当地和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放肆”之后要“碰壁”,才能使破坏者知晓文明的底线。
  
  草原,就像覆盖在大地上的一层“薄毯”,其季节性变化剧烈,动植物在干旱中艰难适应,生态系统敏感而微妙。它固然有诗文中“离离原上草”那顽强的一面,却也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践踏、污染。
  
  面对自然,我们终究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守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边界。(光明网评论员)
  
  
[旅游] 旅游业流动的中国映照经济活力
[旅游] 银发族候鸟开启秋冬旅居
[林业] 甘肃张掖山丹:三北工程建设成效
[林业] 广西聚力护松三年 筑牢生态屏障
[农业] 保护黑土地 大国粮仓更稳固
[农业] 农业面源污染要突出区域性系统治
[工业] 西安10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
[林业] 内蒙古赤峰:林下生金 看生态与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福建永安智能守护景区绿水青山
福建大田:建好森林四库 收获金
加快引导退役光伏组件绿色高效回
未开发山区垃圾遍地 不能只靠志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2030年
六安裕安区推进秸秆禁烧与综合利
农业大县如何做好废弃资源再生利
城市治理需要更多卷尺哥
青岛城阳:全域发力绘就乡村新画卷
重庆到2023年美丽城市建设实现全覆
城市更新 如何保留独特底蕴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