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农业

 
保护黑土地 大国粮仓更稳固
加入时间:2025-10-26  来源:人民日报  
 
  “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
  
  如何处理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这个工作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强调,“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今年金秋,黑土地上传来好消息:黑龙江省拜泉县新生乡永发村侵蚀沟治理地块种出“吨粮田”——玉米亩产突破1000公斤!而2021年治理前,亩产仅为300公斤。
  
  侵蚀沟,因暴雨冲刷形成,吞噬耕地,割裂农田。黑龙江省共有侵蚀沟11.55万条,沟壑总长4.5万公里。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为治理永发村2810米长的侵蚀沟,拜泉县投入380万元,削坡、修石笼、栽植灌木,20多米深的沟壑缩小至5米。
  
  “‘沟碎地’变回‘整块田’,前些年变薄、变瘦、变硬的黑土重泛油光。”永发村村民杨维杰掬起一捧土说。老杨的120亩耕地中,近50亩毗邻侵蚀沟,如今全部治理复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
  
  “十四五”时期,水利部累计向东北黑土区投入中央资金144.06亿元,治理发展型侵蚀沟5.73万条,保护耕地约1374万亩,年增产粮食约3.3亿斤。
  
  给黑土地“盖被子”,秸秆还田每亩补贴20元;为黑土地“舒筋活络”,深翻作业每亩补贴30元;让黑土地“喘口气”,轮作每亩补贴150元……一年下来,老杨领到黑土地保护各项补贴近两万元。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老杨还享受了测土配方施肥服务,黑土地“吃”上营养餐。2024年,黑龙江省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达40.3克/千克,比2016年增加4.1克/千克。
  
  “黑土生‘金’,激发了农民的内生动力。”黑龙江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张晓晨说。拜泉县是东北黑土区唯一的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也是水利部的基层调研点。
  
  张晓晨随同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调研团队,踩着田埂下乡问需。2024年,增发国债资金支持的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项目达2.77万条,工程量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治理不能完全依赖拨款,不少地方尝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针对估值难、抵押难、变现难等问题,调研团队将地方诉求反馈给水利部相关司局,很快获得回应。
  
  “部省协同,央地联动,蹚出黑土地保护新路子。”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监测评价处处长冯伟去年5至6月随考察组赴黑龙江,实地调研侵蚀沟治理情况,在总结一地一策试点经验基础上,指导助推《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试行)》出台,创新性增设“侵蚀沟治理恢复耕地”等4个二级指标,使生态价值评估有据可依。
  
  2024年,“统筹推进侵蚀沟治理”写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意见。
  
  “打开黑土地保护新思路,看准了就抓紧干。”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生态建设处处长谢维介绍,截至今年9月,松辽流域各省份完成侵蚀沟治理新增耕地指标交易和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7单,交易额1782.77万元。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民生,一垄一亩承载中国饭碗。“十四五”时期,我国累计保护黑土地超过4亿亩次,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以“长牙齿”的硬举措,为大国粮仓筑起坚实底座。(本报记者戴林峰 祝大伟)
  
  
[农业] 保护黑土地 大国粮仓更稳固
[农业] 农业面源污染要突出区域性系统治
[工业] 西安10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
[林业] 内蒙古赤峰:林下生金 看生态与
[工业]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中国成为跨国
[林业] 林下生金 看生态与产业如何共振
[林业] 湖南怀化林业改革四大工程助力两
[林业] 福建率先构建森林资源全链条监督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福建永安智能守护景区绿水青山
福建大田:建好森林四库 收获金
未开发山区垃圾遍地 不能只靠志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2030年
六安裕安区推进秸秆禁烧与综合利
农业大县如何做好废弃资源再生利
通过国补换新家电后 那些被淘汰
城市治理需要更多卷尺哥
青岛城阳:全域发力绘就乡村新画卷
重庆到2023年美丽城市建设实现全覆
城市更新 如何保留独特底蕴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