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食品废水做碳源 企业有哪些顾虑 |
| 加入时间:2025-10-29 来源:中国环境
|
| |
|
部分食品类废水做碳源好用且便宜,为啥没在全国“遍地开花”?淀粉、酵母、制糖、肉类加工、饮料、豆腐乃至糕点馅料等众多食品行业的废水都有可能变身“碳源饮料”,资源潜力较大。那卡点究竟在哪里?
政策法规不完善,企业有“后顾之忧”
有了依据,才敢“步子快一点,胆子大一点”
原来,企业怕不安全、怕不合规。
山东一家企业不久前与下游污水处理厂进行了“突破性”联手——将餐厨垃圾均质液经厌氧消化后形成的沼液作为碳源供给污水处理厂。
但当地相关部门坦言,啤酒、白酒等行业有国家标准“撑腰”,而其他废水协商排放还缺“硬杠杠”,只能边摸索边论证,每一步都得兼顾创新与安全。
因此,政策依据不足,成了横在面前的“第一道门槛”。在没有国家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地方探索难免放不开手脚。
长沙之所以敢试,靠的是省级支持。2024年11月,湖南省出台水污染防治条例,明确支持酒类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企业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将可生化性强的废水作为污水处理厂碳源补充。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还专门下发“红头文件”,为试点“开路”。
像这样的“先行者”是少数,众多有需求但害怕不确定风险的企业在期待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明确。
因此,政策要从“鼓励”转向“清晰”。
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直言道出当前不足:“当前废水协商排放的政策方向是好的,但配套工作仍不够充分、不够规范。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应牵头制定更加清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例如明确列出适用此项政策的行业名录或条件清单,而不是让企业自己把握。”
他进一步分析,以食品行业为例,“食品”范畴下的细分行业众多,需要明确界定哪些具体类别的废水在何种条件下可适用协商排放。这项工作应由政府部门依托其信息与资源优势,系统梳理各地试点经验,总结出可推广、可复制的管理模式,将个案探索转化为普适性规则,从而实现从“点”到“面”的有效推广,“真正把好事做实、做好”。
因此,首先应完善相关政策。
好消息是,政策“拼图”正在逐步补齐。2024年10月,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柠檬酸、淀粉、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将其纳入水污染物协商排放范围。目前,这一修改单已实施。继啤酒、白酒等行业之后,一场绿色变革正在向更多行业蔓延。
同样是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文,就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也释放了积极信号。
记者从知情人士获悉,《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久将发布,有望在完善政策方面迈出一大步。
相关人员感叹,以前只是鼓励大家尝试,但缺少依据和参照,开展工作难免“小心翼翼”。一旦政策发布,就可以“步子快一点,胆子大一点”了。
排水浓度翻数倍,会不会冲击污水处理厂?
用“责任清单”锁住风险,技术兜底保障达标
当食品企业参与协商排放试点后,其排水浓度提高后,会不会导致下游污水处理厂“吃不消”而超标?这是不少企业存在的顾虑。
对此,长沙市印发《食品行业执行废水协商排放浓度限值整区推进试点工作方案》,明晰园区、企业和污水厂、生态环境部门三方责任。工业园区负责排水现状调查、管网排查修复、科学论证分析、编制实施方案、应急处置统筹;企业和污水处理厂负责签订协商排放协议、调整在线监测、应急措施调整等;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手续审批、过程监管、执法监督、应急指导等。
从技术层面看,在确定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工业废水纳管排放限值时,核心是确保排污企业的废水不会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和最终出水达标造成冲击,不出现由于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这样的问题。
长沙市在开展纳管协商排放前期评估时,会将所有接入同一污水处理厂的企业一并考虑,并以企业的最大生产负荷及对应的排污峰值作为评估依据,确保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能够应对。
不同食品企业排放的水质存在差异,是否会受企业每日生产状况的影响,导致试点企业排放的混合水质不稳定,从而影响脱氮除磷效果?
长沙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只要企业稳定生产,其水质通常是比较稳定的。在前期评估时,会将所有接入同一污水处理厂的企业一并考虑,并以企业的最大生产负荷及对应的排污峰值作为评估依据,确保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能够应对。即使企业日产量有所波动,导致入厂水配比发生变化,由于污水处理厂本身具备一定的缓冲和处理区间,且评估时已按最大纳污能力进行匹配,因此,一般不会超出设计负荷,污水处理厂完全有能力应对。
此外,促成协商排放的另外一大挑战在于污水处理厂与排污企业的意愿能否统一。长沙市相关部门积极协调企业与污水处理厂,最终促成企业与污水处理厂签订免费处理协议。长沙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当前的纳管实行完全免费原则,不对排污企业收费。为此,我们通过多轮协商谈判,向各方分析利弊,阐明其对企业降低减排成本、污水处理厂降低运营费用等方面的作用,才逐步推动合作落实。”
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地对协商排放高浓度废水的收费政策不一,如西南某地按0.7元/立方米对高浓度废水收费,但均处于摸索阶段。(记者 刘良伟)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