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丽中国

 
着力打造美丽中国高原特色样板
——专访阿坝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继雄
加入时间:2025-11-06  来源:中国环境app  
 
  近年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在四川省委“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战略定位下,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打造美丽中国高原特色样板,全面彰显“天下九寨沟、大美阿坝州”生态图景。近日,本报记者对阿坝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继雄进行了专访,介绍阿坝州的生态建设成效及特色亮点。
  
  中国环境报:请详细介绍一下阿坝州如何坚持生态示范引领,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主要举措、成效及特色亮点。
  
  杨继雄:在生态制度机制上,我们优管控、促改革。培优“鹤翔兰萨”公益诉讼检察品牌、塑强“四圈四同”环资司法品牌、探索“河湖长+林草长+检察长+警长”制,大气污染防治案例被省级层面推广,纳入全省改革典型案例。动态更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96万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47.67%,比例全省最高。完成《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湿地保护条例》《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修订,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制度,加快构建生态文明长效机制。
  
  在美丽阿坝建设上,我们盯创建、增福祉。开展“美丽山川、美丽河湖、美丽乡村、美丽城市、美丽路域”建设,审核遴选“五美”典型案例51个。马尔康入选美丽中国实践案例,白河(九寨沟)入选全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阿坝州美丽城市建设总体方案》获得专家高度评价,整州被确定为省级美丽城市建设试点。巩固拓展整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累计建成国家级示范县2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省级生态县8个,命名生态文明建设先进示范基地14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12个,公众对全州生态环境满意度达到93.2%。
  
  在改善环境质量上,我们防污染、治病灶。集中开展“控扬尘、控尾气、控油烟、控燃烧”行动,全州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1.91,地级及以上城市排位全国第9。小金、黑水、金川、理县、松潘5县进入全省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位前10。协同治理河湖地表水、工业废水、城镇污水、乡村黑水灰水,全州28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到ⅱ类以上标准,水质优良率达100%。统筹推进第三轮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创新建立“1+3+14”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机制,反馈生态环境839项问题,已完成整改824项,剩下15项正在整改中,整改完成率98%。
  
  在推动绿色转型上,我们调结构、减碳排。自觉融入碳达峰碳中和大局,实施两轮次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5家传统冶炼化工企业废气深度治理,发布“两高”企业碳足迹认证成果,坚决遏制“两高”企业盲目发展。建成省级绿色工厂4户,成阿园区成功创建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全州规上工业综合能耗同比下降7.8%。审核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13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全省最低,每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常年低于0.2吨。
  
  中国环境报:阿坝州在统筹推进地灾防治、分批开展避险搬迁有哪些特色亮点?
  
  杨继雄:针对低风险较稳定的隐患点,我们采取监测预警,落实精准防范。按照构建“人防+技防”一体化全覆盖监测体系工作导向,在3383个专业监测点配备监测设备4861套,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隐患点位3407处落实监测员3468名,在全州2302条山洪泥石流沟逐级落实1556名沟长和2415名点长,切实将防灾监测责任落实到点到人。坚持“边排查、边培训、边演练”,坚决落实“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今年以来,累计开展6轮拉网式排查,排查地灾隐患2.79万余点次,开展避险演练3132场次,实现成功避险9起,有效避免316人因灾伤亡。
  
  针对威胁人数多的隐患点,我们通过综合治理,实现常态防范。针对风险极高和高的隐患点,我们推进避险搬迁、致力长效防范。
  
  中国环境报:阿坝州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功能品质上有哪些特色亮点?
  
  杨继雄:一是以基础设施为抓手,建设美丽城镇新家园。我们始终坚信,没有坚实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就难有高品质的人居环境。我们全面实施“精城优镇”行动计划,提升核心城市能级和辐射功能。二是以环境治理为重点,塑造“远来近悦”新环境。我们始终把环境改善作为提升人居环境的核心任务,集中攻坚“脏、乱、差”,推动环境“净化、绿化、规范化”升级。我们深入推进重点区域绿化美化行动,聚焦国省干道沿线、城镇出入口、州县交界等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实施“见缝插绿、立体增绿”。三是以群众参与为活力,打造“全民共治”新模式。我们深知,群众是环境治理的主体,更是最大受益者。唯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实现从“政府干、群众看”向“一起想、一块干”的转变。我们创新推出“全民参与、共治共享”机制,广泛开展“门前四包”责任制,引导城乡居民、商户、单位主动维护门前卫生、秩序、设施和安全;组织“每月大扫除”“全民清洁日”等活动,累计动员超10万人次投身环境整治一线,凝聚起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强大合力。
  
  中国环境报记者:阿坝州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如今有哪些亮点呢?
  
  杨继雄: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阿坝州辖区面积8.42万平方公里,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59处,数量居全省第二;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4.75万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56.41%。我州拥有白河、南莫且湿地等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寨沟等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雅克夏等4个国家森林公园;若尔盖等4个国家湿地公园;达古冰山等4个国家地质公园;拥有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3处世界自然遗产,是全国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市(州)。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通过科学编制规划,推动整合优化,有效破解“交叉重叠、碎片化”等难题。另一方面,我们坚持健全机制、下好先手棋,建立起全链条监管机制和全方位纵横联动机制。三方面,我们坚持系统保护、落子关键处。首先是强化生态保护,再是推进生态修复。推进实施若尔盖草原湿地、大渡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
  
  中国环境报:阿坝州在流域水生态保护治理方面有哪些做法?
  
  杨继雄:阿坝州地处全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核心区,境内江河水网密布,共有大小河流2077条,湖泊253个。2024年水资源量403.13亿立方米、居全省第二,黄河流域出境水量占黄河流域上游水量30.7%,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我们做深做实兴水、防水、治水、护水“四篇”水文章,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四水”治理。一是谋实“兴水”篇章,优化水资源布局。二是夯实“防水”篇章,强化水灾害防治。三是抓实“治水”篇章,守护水环境安全。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大力推进主要支流、中小河流与山洪沟治理。严格水资源保护执法监管,今年以来开展联合巡查、跨部门巡查、跨区域巡查110余次,现场制止水事违法行为64次,切实守护好碧水清流。四是做实“护水”篇章,厚植水生态底色。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强化生态流量保障。若尔盖达水曲成功评定为省级幸福河湖,岷江寿溪河成功申报2025年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中国环境报:高原名城马尔康发展良好,能否介绍该市焕新城市品质的具体举措?
  
  杨继雄:作为阿坝州府所在地,马尔康市锚定“强州府·建名城”目标,坚持“人文化、旅游化、现代化、精细化、个性化”工作思路,统筹提升城市人气、商气、文气、名气,着力打造功能完善、品位高端、独具魅力的高原名城。一是突出“规划引领+空间优化”,科学布局“城市三大板块”。二是聚焦“民生温度+功能提质”,深耕细作教育、医疗、住房、公共服务四大民生领域。三是着力“形象塑造+文化弘扬”,创新开展“五大活动赛事”。这些节庆、赛事、会展不仅为城市汇聚人气,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ip,彰显了马尔康高原城市魅力。四是培植“智慧赋能+科技手段”,统筹运用智慧政法、智慧公安、智慧执法、智慧教育、智慧应急、智慧砂石“六大应用”平台,实现“一屏观马尔康”治理愿景。(记者 余常海)
  
  
[农业] 稳健机制筑牢粮安根基
[林业] 湖南汉寿:播撒防火种子 守护绿
[农业] 综合利用 盐碱地变丰产良田
[旅游] 超长假期或带火旅游市场
[旅游] 民宿经济解开海岛共富密码
[工业] 工业旅游:从工厂到景区有多远
[林业] 湖北竹山九华山林场:森林+生态
[旅游] 在绵阳感受文旅+百业融合生态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部分城市机械车位长期闲置沦为摆
坑老陷阱花样百出 如何守好老人
四川多地蹚出秸秆五化利用新路子
加快引导退役光伏组件绿色高效回
未开发山区垃圾遍地 不能只靠志
着力打造美丽中国高原特色样板
漫步休闲街区 感受城市新变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文明之风 如何赋美乡土中国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