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示范创建

 
无异味园区什么样 怎么建
加入时间:2025-11-1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宿杰 赵秋月
 

  恶臭异味是群众“家门口的污染”,直接关系民生福祉。近年来,尽管工业园区污染治理水平已大幅提升,但部分园区异味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推进“无异味园区”建设,既能进一步提升污染治理水平、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又能提升周边群众满意度、优化营商环境,具有多重效益。
  
  既达国标又达“民标”,破解异味治理难题
  
  对于园区异味污染治理而言,达到相关排放标准等“国标”要求只是基础和底线,还要更加关注群众的实际感受,主动满足“民标”要求。这就需要通过进一步优化治理、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找到企业生产经营与民生需求之间的平衡点,实现污染减排、环境改善、群众满意、园区发展的多方共赢目标。
  
  江苏省南通市于2022年6月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建设“无异味园区”,通过建立“嗅辨+监测”的评价机制,在要求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将群众实际感受作为重要评价指标,邀请嗅辨师、群众代表等参与评判,推动相关企业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做到既达“国标”又达“民标”。经过系统推进,园区vocs和非甲烷总烃浓度同比下降36%和23%,涉化工废气投诉量同比降幅超70%。此后,南通市又在如皋、如东、启东、海门等地拓展实施“无异味园区”建设,推动160余家企业达到“无异味企业”标准,2023年、2024年涉化工废气市级以上信访量同比分别下降超40%和60%。
  
  推进“无异味园区”建设的建议
  
  “无异味园区”建设是提升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笔者建议,推进过程中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综合施策,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园区主导、企业主责、群众参与的多方合力。
  
  坚持“一园一策”,推进精准治理。要坚持稳妥有序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园区在产业特征、异味因子、治理水平以及对周边居民影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优先选取异味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园区,“一园一策”推动治理提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环保手续齐全、稳定达标排放、守法合规为基础,以治理水平领先、环境管理规范、群众认可度高为目标,因地制宜推进“无异味园区”建设。推进过程中还需强化引导与帮扶,让园区和企业充分认识到建设“无异味园区”带来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促使其深化认识、转变观念;组织专家对相关企业进行全面体检,帮助找准问题症结、优化整改措施。
  
  突出全面系统,强化全过程治理。坚持系统施策,推进全过程污染治理,全面控制异味物质排放。源头控制方面,在项目建设、选址审批等环节更加注重与异味影响相关的评估,实现关口前置、提前预防;以低vocs含量的清洁原料替代为抓手,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从源头减少污染的产生。过程优化方面,聚焦反应釜、储罐等重点设施,涉vocs原辅材料转运、装卸等关键过程,以及废弃物处置、污水处理等重要环节,推进污染物“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淘汰落后的高排放工艺,采用密闭化、自动化等先进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末端治理方面,在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对含异味因子的废气优先选用焚烧等高效处理技术,提高净化效率,减少异味排放。
  
  完善监管机制,实现长效治理。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定期组织行业专家、嗅辨师、群众代表等开展现场测评,对复核达不到创建标准的取消其称号,确保“无异味园区”称号有名有实、长期保持。建立异味问题高效处置机制,加强监测监控与溯源能力建设,动态感知异味因子排放情况,实现异味问题智慧预警、快速定位,最大限度减轻异味影响。深化差别化管理机制,对通过认定的“无异味园区”及“无异味企业”,在环保补助资金申请、环境保护税减免、重大项目审批落地、绿色信贷发放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充分激发园区及企业开展异味治理的内生动力。(作者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工业] 共筑产业合作新生态 赋能汽车产
[工业] 我国低碳冶金技术迈入世界第一方
[农业] 四中全会首提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
[林业] 广西为世界贡献红树林保护的中国
[林业] 广东东莞开启智慧护林新范式
[旅游] 广东着力做好文旅+文章
[林业] 福建武平打造集体林改促共富新样
[林业] 福建莆田系统推进助力海上森林重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公文岂能东拼西凑
光明时评:绿色消费就在身边
定金≠订金 双十一网购出现纠纷
补短板巩固垃圾分类成果
年轻人消费回归理性 双11如何
看旧品新话老街
奋进十五五 共同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城市更新 老钢都也能很宜居
激活存量资源潜力 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不能单村独斗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