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增绿举措

 
安徽旌德:从和谐共生到点绿成金
加入时间:2025-11-11  来源:安徽日报  
 
  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立全省首家“两山合作社”,颁发全国首本《生态资源受益权证》,完成全省首笔碳汇交易,发放全省首本林下空间经营权证……旌德县近年来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作生动现实,推进了一场生态与经济融合的深刻变革。
  
  作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旌德县森林覆盖率达69.2%,林下经济54.32万亩,总产值达9.68亿元。其中,黄精、灵芝等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6.55万亩,木本油料种植面积3.2万亩。2024年,全县林业总产值42.66亿元。
  
  从“砍树”到“看树”——
  
  “生态守护”“万物生”
  
  溪水激石,树木垂荫。深秋的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是一阙美丽的新词。在这里,每一片树叶都滚动着一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
  
  “1993年我进入林场工作,那时我们就靠伐树营生。”回忆起当年,旌德县庙首镇庙首林场副场长柳卫斌感慨万千,“30年前,树木所能创造的最大利益就是砍树卖钱。”
  
  频繁的砍伐,导致林地面积减少,水土破坏严重,每年汛期,泥石流成灾。2016年,旌德实施国有林场改革,改变了国有林场的经营方式,柳卫斌和同事们的工作职责开始由“砍树”向“看树”转变。
  
  经过多年建设,庙首林场成功申报了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并将其发展成为旌德文旅的一张名片。林场也从种植单一的杉、松等纯林,开始转向珍稀树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2021年,庙首林场还积极开发碳汇价值,签下安徽省首笔碳汇交易。
  
  经过潜心挖掘和培育,如今旌德县内通过人工培育的南方红豆杉已达4000余亩。
  
  巡山的脚步声代替了电锯轰鸣,如今林场里,杉木依然生长,珍稀树种也蔚然成林,曾经被泥石流撕裂的山坡早已被深根与落叶温柔地缝合。
  
  一切大变样。
  
  2023年5月31日,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里,一场特殊的庭审正在举行,这是宣城市首例以认购碳汇替代生态修复的司法案例。
  
  过去涉林案件常面临“补植复绿难、修复能力不足”的困境。现在通过碳汇认购“交易”模式,资金可直达林场等修复主体,更有效地形成了“破坏者付费、使用者补偿、保护者受益”的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旌德县共办理生态损害案件6起,侵权人认购林业碳汇7176.6吨,总价值34.4万元。
  
  作为目前全省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唯一试点县,“检察+碳汇”方式是旌德县充分利用“两山”理念和县域良好生态政策基础上的创新举措。
  
  或许这也是旌德人守护生态文明建设最动人的注脚。
  
  从“吃山”到“养山”——
  
  “山乡巨变”“林生金”
  
  和2016年相比,旌阳镇柳溪村村集体经济从3万元飙升至去年的140多万元。这场跨越是这个山坳小村乘着“两山”理念的东风,顺势翱翔的成长实录,是从“守着青山饿肚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华丽转身。
  
  柳溪村山多田少,村民虽有大量林地却难以获益。
  
  与时偕行。2016年,旌德在全县探索推行“两山合作社”经营模式,柳溪村率先开干,通过集中流转村户的闲散山场,再打包给客商集中经营的方式,实现家门口就业和租金双丰收。
  
  “我是第一个与村里签合同的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村民杨冬明拿到了全国第一本生态资源受益权证,今年也是他领租金的第10个年头。
  
  “现在村民们一年在村里各基地务工的总收入达400万元,一年租金达26.3万元,柳溪村也成为全省林权制度改革示范村。”柳溪村党总支书记姚洪武感叹着变化。
  
  2024年10月,旌德县第一本林地地票在版书镇龙川村诞生。同年12月,安徽省首单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融资产品落地。今年4月,这里又发出全省首本自留山“三权分置”经营权证,并现场完成授信签约。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截至目前,旌德县共有“两山合作社”试点村18个,实施股份制经营林地面积2.65万亩,核发《生态资源受益权证》2806户,入股农户收益共计670.61万元。
  
  溯溪而上,在安徽云乐公司的仿野生灵芝基地里,林下灌木被整齐的灵芝取代,曾经荒芜的林下空间被唤醒,实现“林下生金”。
  
  眼下,灵芝早已采收完毕,进入了加工季。
  
  灵芝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林下仿野生种植,既能提升品质,又能高效利用林下空间,目前基地面积已达4005亩。
  
  延链、补链,用绿、活绿,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油的生产与研发也大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截至目前,旌德县灵芝产业林下基地规模达8000亩,年产灵芝子实体超600吨,孢子粉超500吨,共带动全县2000余户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
  
  “两山”理念已从宏观战略转化为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
  
  它藏在庙首林场护林人清晨巡山的脚步里,藏在柳溪村民绽放的笑容里,藏在马家溪潺潺流水映照的绿意葱茏里,更藏在每一个普通人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观念变迁里。
  
  一棵树的成长、一株灵芝的采收、一本权证的发放、一笔碳汇交易,这些都是“两山”理念在旌德县最真实的落地回响。(记者张敬波 通讯员余祯霞)
  
  
[工业] 共筑产业合作新生态 赋能汽车产
[工业] 我国低碳冶金技术迈入世界第一方
[农业] 四中全会首提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
[林业] 广西为世界贡献红树林保护的中国
[林业] 广东东莞开启智慧护林新范式
[旅游] 广东着力做好文旅+文章
[林业] 福建武平打造集体林改促共富新样
[林业] 福建莆田系统推进助力海上森林重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公文岂能东拼西凑
光明时评:绿色消费就在身边
定金≠订金 双十一网购出现纠纷
补短板巩固垃圾分类成果
年轻人消费回归理性 双11如何
看旧品新话老街
奋进十五五 共同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城市更新 老钢都也能很宜居
激活存量资源潜力 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不能单村独斗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