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文明

 
十五五时期 安徽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在哪里
加入时间:2025-11-12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张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们编制好安徽省“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把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全面抓好贯彻落实。
  
  “十四五”时期,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5.2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9.7%;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率为90.7%,较2020年提高11.9个百分点。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新成效。绿色转型加快推进,协同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推动电力、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启动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一批“散乱污”企业淘汰退出或升级提升。扎实筑牢生态屏障,推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持续开展“绿盾”重要生态空间强化监督,推动整改一批违法违规问题,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2个,全省生态质量指数(eqi)稳定保持二类。深入推进区域协同,深化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实现统一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标准和联防联控,建立交界地区跨界河湖共保联治机制,持续完善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利用“白名单”制度,共同制定7项长三角区域污染物排放标准。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制(修)订20余部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发布生态环境地方标准73项。全省域推开排污权交易改革,积极服务重大项目落地。
  
  “十五五”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关键时期。安徽省将科学编制“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奋力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持续发力,着力推进美丽安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携手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
  
  聚焦环境质量改善,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环保为民,紧盯改善环境质量这一核心,全面落实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科学谋划污染防治攻坚重点举措。把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和皖北空气质量提升攻坚。组织开展固定污染源专项治理和移动污染源专项整治,加快淘汰国四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推进淘汰国二及以下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和新能源化改造。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谋划分流域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长江流域水质提升、淮河流域水质攻坚、巢湖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提质。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行动,提升入河排污口整治质量,推动群众身边的支流以及小微水体整治,着力提升优良水体比例。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推动受污染耕地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和整治。“一市一策”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完善循环利用产业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报废产品处置和循环利用。加强环境风险防控,深入推进新污染物治理。持续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广“以用促治”治理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和村民广泛参与治理。
  
  聚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系统优化。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科学谋划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点举措。严格重要生态空间保护,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衔接,协同优化产业布局;持续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持续推进“绿盾”重要生态空间专项行动,推动违法违规问题整改。强化生态系统修复,开展生态保护成效评估,科学谋划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点举措,扎实推进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等重要生态廊道建设,坚定不移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长江江豚、扬子鳄等物种保护。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持续扩大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谋划实施一批重要生态建设项目,确保生态系统完整连续,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积极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积极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保护者获得合理回报。统筹推进生态损害赔偿,逐步扩大覆盖面,让破坏者付出相应代价。
  
  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根源性问题整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科学谋划根源性问题整治重点举措。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砖瓦窑、板材、铸造、石灰窑等传统产业集群绿色提升。全面开展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3500万吨粗钢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推进源头减污降碳和产业升级。严格项目准入,严控“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深入推进能源清洁替代,以技术创新为牵引,推进煤电改造升级和散煤替代,加快玻璃等行业煤气发生炉清洁能源替代,全面完成皖北地区3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超净”改造。全面淘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燃煤热风炉等高污染设施。加快健全绿色化推进体系,制定完善重点行业地方排放标准,引领企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深化排污权等资源环境权益市场化配置改革,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鼓励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倡导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推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聚焦美丽安徽建设,携手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坚持一手抓美丽安徽建设,积极为美丽长三角作出安徽贡献,一手抓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共同守护长三角区域好山好水,科学谋划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重点举措。一方面,加快推进“美丽系列”建设,支持首批申报国家级美丽城市的市加快推进既定措施落实,因地制宜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创建一批“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鼓励园区、社区、企业因地制宜推进“美丽单元”建设。另一方面,持续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实施交界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高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水平,共同应对区域重污染天气;加强跨界河湖污染共治,联合开展水质监测和环境执法检查;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升级打造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完善跨区域联合执法、协同应急机制,强化科技赋能,加快“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标准一体化,在携手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上展现新作为。(作者系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
  
  
[工业] 共筑产业合作新生态 赋能汽车产
[工业] 我国低碳冶金技术迈入世界第一方
[农业] 四中全会首提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
[林业] 广西为世界贡献红树林保护的中国
[林业] 广东东莞开启智慧护林新范式
[旅游] 广东着力做好文旅+文章
[林业] 福建武平打造集体林改促共富新样
[林业] 福建莆田系统推进助力海上森林重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公文岂能东拼西凑
光明时评:绿色消费就在身边
定金≠订金 双十一网购出现纠纷
补短板巩固垃圾分类成果
年轻人消费回归理性 双11如何
看旧品新话老街
奋进十五五 共同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城市更新 老钢都也能很宜居
激活存量资源潜力 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不能单村独斗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