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增绿举措

 
甘肃环县:筑起黄河几字弯绿色屏障
加入时间:2025-11-14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站  
 
  深秋,甘肃省环县的山川沟壑间,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造林队员们正抢抓土壤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开展补植补造。放眼望去,新栽的油松、云杉悄然挺立,柠条、山杏、山桃等牢牢锁住沙土。
  
  这场始于2023年的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正在让环县的山川悄然换装。从荒山秃岭到层林渐染,从风沙肆虐到绿意盎然,环县干部群众用三年的不懈奋斗,书写着生态建设的生动答卷。
  
  系统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位于黄河“几字弯”攻坚区的环县,生态地位特殊,治理任务艰巨。这里曾经是风沙南移的重要通道,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长期制约着当地发展。2023年以来,环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三年来,环县先后实施陇东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三北”工程、马莲河蒲河流域治理等重点生态项目,累计完成治理超过80万亩,正在推进的2025年“三北”工程和马莲河、蒲河流域治理项目总面积近70万亩。
  
  “我们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采取差异化治理措施。”环县自然资源局林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人介绍,在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荒坡,重点栽植油松、云杉、紫丁香等生态防护效果较好的乔灌树种;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平缓地带,则大力栽植山杏、山桃等生态经济兼用树种,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在甜水镇的一片新造林区,造林队员李世梅正忙着挖树畦栽苗,“今年我们这块地主要栽植的是柠条和山桃,这些都是耐旱的品种,特别适合我们这里的气候。”他说,虽然工作辛苦,但看着一棵棵树苗在曾经的光秃秃的山坡上扎下根,心里特别踏实。
  
  如今,走进环县的各个治理区,可以看到乔灌草结合、针阔混交的生态防护体系正在形成。新栽植的苗木在秋风中挺立,修复后的草原绿意蔓延,曾经的水土流失严重区披上了绿装。这种系统治理的模式,正在让环县的生态系统焕发新的生机。
  
  成效显现,生态民生实现双赢
  
  持续的生态建设,让环县的山川悄然换装,也让当地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通过实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环县新增沙区土地治理面积142.8万亩,荒漠化面积减少16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减少38平方公里,实现了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双缩减”。重点风沙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45.78平方公里。
  
  更令人欣喜的是,草原植被盖度从69.9%提高到74.5%,森林覆盖率从6.43%增加到7.45%。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明显改善和县域人居环境质量的显著提升。如今,站在环县的山梁上远眺,连绵的绿色正在取代往日的黄沙,清新的空气取代了肆虐的风沙。
  
  生态改善的同时,民生也得到改善。工程建设带动上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人均增收超过万元。在洪德镇的一片新造林地,正在巡护的生态护林员缪贵博说:“现在山绿了,风沙小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我每天巡护这片林子,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除了直接的经济收益,生态建设还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依托生态治理,环县建成了四合塬东老爷山、县城东西山森林公园、环州故城等生态景区。这些地方不仅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带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惠民富民的金山银山。
  
  创新机制,久久为功守护绿色
  
  秋末冬初的阳光下,环县2025年“三北”工程建设现场,技术人员正在指导造林队员采用“泥浆蘸根、截杆埋杆”等技术栽植苗木。这些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我们根据不同的树种,采取不同的栽植技术。”现场技术人员王忠平介绍说,对于阔叶树种,他们采用“低温窖藏、泥浆蘸根、截杆栽植”的组合技术;对于针叶树种,则采用“渗透底水、容器植苗”的方法。这些看似简单却凝聚着多年经验的技术措施,让造林成活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为确保造林成效,环县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全县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795人,选聘专职管护员和生态护林员1800余名,形成“林长+管护员+施工企业”的协同管护网络。这套机制就像给每棵树都配上了“监护人”,确保栽下的树苗能够得到及时管护。
  
  在工程管理上,环县划分责任片区,实行分组包干,建立起科级干部包片、技术人员蹲点、监理单位驻场的施工管理模式。“我们从整地、种苗到栽植,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造林质量。”环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管到底”,确保工程建设成效。
  
  后期管护同样重要。环县组建了县、乡、村三级应急救援队伍,落实森林草原防火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治,全力守护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在毛井镇的一片造林区,专职管护员李丽萍每天都要巡护自己负责的片区。“现在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都提高了,很少看到放牧毁林的现象了。”她说,这片林子是群众用汗水浇灌出来的,一定要守护好。
  
  站在环县的山梁上远眺,新植的苗木在秋风中摇曳,修复后的草原绵延向远方。这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正在让环县的山川更绿、家园更美、百姓更富。
  
  
[林业] 造林承包合同岂能成废纸一张
[林业] 森林法官多跑一公里守护绿水青山
[工业] 大范围寒潮来袭供暖保障如何
[工业] 车企亟待驶出极端营销怪圈
[农业] 清洁能源取暖 中国农民的新选择
[工业] 黑龙江将工业固废与工业噪声全面
[农业] 提升农村公路质量 还有哪些新举
[旅游] 一票游多日 助力深度游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手机套餐不应升易降难
多地推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
单次或套餐 你会怎么选
免密支付莫跟消费者玩捉迷藏
田间秸秆成山 电厂为何还喊饿
养老护理人才供给如何更好满足需求
特色产业绘就百姓增收实景图 激活乡村
看旧品新话老街
奋进十五五 共同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城市更新 老钢都也能很宜居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