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广东省广州第一经济大区、创新强区和人口集中区,天河区以十五运会为契机,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能级提升过程,生态质量指数(eqi)稳定在52左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多次位居广州中心城区第一,地表水水质改善幅度全市领先,连续四年跻身“赛迪全国创新百强区”前三,连续两年荣获“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五度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绿色成为天河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猎德龙舟招景盛况。
在筑牢生态基底的基础上,天河区以“城市客厅”为目标,全力推进“公园城区·绿美天河”建设,积极打造兼具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绿地系统,激发绿色经济活力。2024年,天河区旅游休闲产业增加值达150.07亿元。依托龙眼洞林场,天河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智慧林业”产业集聚区,打造广东省唯一科技示范类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2023年,龙洞街道林业相关企业营收达3.5亿元,绿色生态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超1.3%,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向赋能。
生态优势不仅激活了传统绿色产业,更成为吸引高端产业集聚的核心竞争力。天河智慧城依托“三山一水”的优质生态本底,坚持“以园塑城、以园兴产”,集聚一批千亿级新兴产业。2025年上半年,天河智慧城实现营业总收入768.56亿元,同比增长19.7%,实现生态资源向产业动能转化;与此同时,环五山创新策源区以科技为笔,推动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累计孵化农业企业超360家,年产值超100亿元,农作物种子企业年销售额超11亿元,绘就农业现代化新图景。
除了产业层面的生态赋能,天河区还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建设细节,通过绿色金融创新实践勾勒“低碳天河”的绿色天际。在体育场馆节能降碳领域,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被打造成为近零碳大型体育场,同时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副馆)改造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广州羽毛球训练馆以二星绿色建筑为目标推进建设,省射击馆实现光伏自发自用。另外,天河区还聚焦楼宇低碳转型,创新落地“银行贷款+绿色保险”项目,探索出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新模式。2022年,天河区27栋楼宇入选全国首批零碳数智楼宇试点单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广州国际金融城等5个项目获批全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数量超全市七成。全区单位gdp能耗降至0.117吨标准煤/万元,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彰显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绿色标杆效应。
天河区还巧妙串联生态治理与文化传承,让生态文旅成为“点绿成金”的重要抓手,焕发出美丽经济的新活力。
一方面,天河区高标准推进车陂涌整治与碧道建设,传承“车陂扒龙舟”等非遗文化,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民俗+治水”双保育模式,每年车陂涌龙舟赛吸引近20万人次,有效带动周边文旅消费,擦亮“体育+生态+文化”新名片。
另一方面,天河区深入挖掘猎德环境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时代之美,打造展示岭南文化魅力和现代国际气质的猎德国际街区。猎德街区日均客流约为18.69万人次,猎德旅游区成为广州首个以现代化都市旅游为特色主题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诠释广东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
未来,天河区将继续在现有生态与发展共融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天河生态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何闪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