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旅游

 
丽江:旅游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加入时间:2023-06-0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各民族同胞在丽江古城表演传统歌舞。丽江文旅局供图
 

  丽江玉水寨景区向游客展示东巴文化。丽江文旅局供图

丽江玉龙雪山景区近日开启夏日旅游季,游客在冰川公园游玩。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摄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讨班在云南省丽江市举办。丽江通过发展旅游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又推动丽江旅游高质量发展。
  
  边陲小镇成旅游名城
  
  在今年5·19“中国旅游日”,丽江古城荣获“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称号,同时启动了2023年文旅促消费季活动,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空间,加速释放丽江市民和广大游客的文化旅游消费体验需求。
  
  丽江位于云南西北部、滇川藏交汇处,有汉、纳西、彝、傈僳等4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6.44%。丽江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共融,各民族血脉相连、经济相依、文化相融、守望相助、和睦共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自1994年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召开以来,丽江依托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从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丽江利用自身的多民族文化优势,铸就了旅游的辉煌,推动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自1995年发展旅游至今,丽江地区生产总值从18.39亿元增加到570.49亿元,增长31倍。旅游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70%。游客接待量从84.5万人次增加到5402.35万人次,增长63倍;旅游业总收入从3.3亿元增加到1078.26亿元,增长326倍。涉旅从业人员近30万人,约占丽江总人口的1/4。
  
  在丽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4.43万户17.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并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旅游带动丽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
  
  将民族文化融入旅游
  
  丽江创新发展旅游业态,搭建各民族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和舞台,激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活力。
  
  丽江将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融入旅游发展全过程,扶持纳西古乐会重现千年洞经音乐原貌,重建木府展现丽江各民族文化融入中华文化的脉络;建成徐霞客纪念馆,讲述中原文化和纳西文化血脉相融的故事;恢复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展示丽江各民族支持革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传统;以古城27个文化院落为载体,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旅游全过程。
  
  丽江坚持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利用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记忆遗产纳西东巴古籍、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建成以丽江古城各民族融合景区为核心,泸沽湖摩梭文化、老君山傈僳族文化为两翼的旅游线路体系。
  
  丽江发展以各民族民居民俗为核心的特色民居客栈,建成星级特色民居客栈81家,居云南首位;引进希尔顿、悦榕庄等国际品牌,建成丽江民族特色国际品牌酒店16家、星级饭店157家,数量均为云南第一;引进印象、宋城等演艺品牌,创作以各族人民大团结为主题的演艺剧目9场,培育知名演艺企业5家,数量也为云南第一。
  
  丽江坚持文旅深度融合,加强对东巴文化、边屯文化、摩梭风情等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弘扬和保护,实施名人故居遗迹修复,把丽江的民族文化通过旅游展现给游客,传播给世界,讲好纳西族《创世纪》、木府楹联、徐霞客在丽江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讲好红军长征过丽江的红色故事,讲好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故事,让游客切身感受丽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魅力。
  
  丽江深化全国文化和旅游试点城市建设,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文化惠民演出和“主客共享”非遗产品文旅消费活动,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丽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举办“三多节”“火把节”“阔时节”“东巴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通过“品文化、享美食、赏歌舞、唱民歌”等多种旅游体验,让各民族同胞共享喜乐。
  
  加深各民族交流交融
  
  游客在旅行过程中将外地文化带给丽江,丰富了丽江当地文化,创新了文化和旅游发展模式。丽江建成了松赞林卡、墅家玉庐、星托邦汽车营地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民宿和营地。游客通过旅游主动了解丽江各民族文化,感受各民族开放、包容的氛围,并通过书籍、影像、新媒体等方式在全国乃至世界广泛传播丽江民族文化。游客与丽江当地人加深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交融。
  
  丽江在发展旅游过程中以“一带一路”和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契机,搭建综合交通网络,使丽江不仅成为旅游目的地,也成为旅游集散地。丽江主动融入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和大滇西旅游环线,构建综合交通网络,创新文旅业态产品,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打造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旅游航空枢纽城市,推动丽江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旅游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拉近了各民族之间的情感距离,增强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丽江越开越盛、越开越美。(本报记者 赵珊)

[农业] 生态环境部将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
[旅游] 挖掘乡村旅游巨大潜力
[农业]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高效转型
[旅游] 闲情惬意游海州
[农业] 北大荒 了不起
[旅游] 吉林更好地以新旅游新生活引领拉
[林业] 吉林白城大安:湿地公园景怡人
[农业] 我国将加快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
青海久治:好生态带来好生活
山海互动蓝绿互补 海南的n种打
吉林长春:水清岸绿景色新
让绿水青山成为百姓的金饭碗
绿意盎然 和谐共生
节俭办赛如何实现
鄂州建筑垃圾随意倾倒资源化利用
废旧汽车提身价有门道
千吨级垃圾焚烧项目为何无人问津
让更多农作物秸秆点草成金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厚植生态优势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
记录乡村振兴 描绘美丽家乡
亿万农民庆丰收促和美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