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旅游

 
闲情惬意游海州
加入时间:2023-09-2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蒯天
 

刘志洲公园一隅。秦培芳摄

  海州,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它背靠绿树葱茏、山势峻峭的锦屏山,随手抛出一条美丽的玉带河,便将自己与熙熙攘攘的现代化都市连在一起。
  
  连云港人的根之所在
  
  作为连云港的城市发源地,海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考证,早在四五万年前,人类便已在海州地区繁衍生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海州被命名为“秦东门”,立下县治,竖起石阙。秦始皇一生多次东巡,其中有几次都路过海州,这也让海州很早便开埠通商,秦汉时期便已是能够停泊数十只商船的繁忙商埠,也是对海外开放的门户。2000多年过去了,海退陆生,当初立于海上的“秦东门”,而今早已远离大海数十公里,巨石也没了踪影,留下的几处遗迹供后人不断寻根问脉。
  
  夏商时代以来,海州隶属多变,几度更名,直至北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被正式命名为海州。此后,它多次成为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仅辐射着东海、赣榆、灌云、沭阳,还辐射到更广阔的领域,被誉为“东海名郡”和“淮海东来第一城”。而今的海州区便是在海州古城的基础上,扩大了行政区域,成为连云港市的行政中心城区。
  
  生于斯长于斯,海州是我的故乡,每次外出归来,湿润的空气裹挟着淡淡的海的味道,瞬间便能安抚我疲惫的身心。俗话说:“亲情深,故土情更浓。”家乡的每一寸土地,都那么宁静、纯粹、温暖。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东进让海州古城变得安静了不少,可它依旧是连云港人的根之所在。
  
  海州先民们创造了兼具龙山文化和青莲岗文化特征的上古海洋文化,藤花落遗址表明远在4000多年前,这里已经出现了内外双重城郭的古国,成为我国东部沿海早期文明的摇篮。春秋时期,孔子曾两次引领门徒踏足这片土地,传播智慧、眺望蔚蓝大海。相传他当时登高望海的孔望山,如今已经成为国家级4a风景区,山间的“汉代孔望山摩崖石刻”受到国家级一级保护。宋代的石曼卿在海州石棚山阅卷抚琴,饮酒抒怀,留下了一段佳话。而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文人墨客也在这片土地上铺陈满纸诗篇。清代的李汝珍则以海州的风土人情为灵感,创造出亦真亦幻的传奇故事《镜花缘》……太多太多文脉遗存数不胜数,它们为海州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绘制文旅融合大画卷
  
  漫步在今天的海州,从西盐河到东盐河,从古城到现代城区,一路风景尽收眼底,古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出独特的韵味。近年来,海州区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突出展现了“山水城林”自然优势、遗迹遗址人文优势和绿色特色产业优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形成了以人文历史为核心、以山水资源为支撑、以文旅商并举的产城景融合发展道路,精心绘制出了海州文化旅游的美丽画卷,吸引着各方游客。
  
  生态赋能、文化赋能、数字化赋能,海州区通过三者的相互融合,构建出“两核一轴一带四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环锦屏山—海州古城”通过龙头项目引领,以专精特新项目支持,将文化休闲、生态体验和体育运动等功能融合于一体,成为环锦屏山文化休闲的核心。
  
  如今,孔望山景区和桃花涧景区焕发出新的活力,海州古城也在保护开发方面取得了成就:文保单位“谢家洋房”和文庙戟门成为了旅游节点,新址的启用带动了朐山书院的文化传承;新设“海州·城事记忆”馆复兴了陇西客栈百年老字号,重新建起了新浦饭店,打造出“朐海菜”文化博物馆。通过一系列项目,海州形成了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生态产品变旅游产品
  
  海州从生态环境治理、废弃宕口修复、低效用地利用入手,增添了旅游景观、设施和消费场景,将生态产品变为旅游产品。月牙岛原本是个粉煤灰堆场,经过填充和整治,如今成为海州的“城市绿肺”,每年接待超过百万人次游客;当地利用刘志洲山废弃宕口,建设了山地自行车道和亲水湖面等设施,推出轻奢汇学露营地,加入了无动力乐园、茶马古道游园会和真人cs等娱乐项目,打造了休闲健身生态公园,将生态价值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海州拓宽“文商旅”模式,推出了刘志洲山啤酒音乐节、吾悦金街青岛啤酒节、万达集装箱星光市集、716创业园海州市集等文旅消费新场景。各种活动丰富了双龙井文博园等景点的业态,比如“相约海州·这里有戏”周末戏曲小剧场的演出,定期举办的茶艺沙龙、夏日雅集、围炉煮茶、非遗课堂等活动,创造更多旅游消费和打卡的机会,激发了海州区的文化旅游活力。
  
  海州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打造节庆旅游品牌,构建文化旅游经济产业链。2023年春节期间,焰火晚会、月牙灯会、古城年会、朐山灯市、民国年味、盐河七天乐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现了海州的独特魅力;花朝节吸引了2万名游客前来参与,在吸引人流的同时,也提升了景区收入;白虎山庙会再度举办,吸引了120多万人次的游客,带动了周边的消费;刘志洲山露营音乐节、朐山书院的“夏夜游园会”等融合活动,为城市文化增添了活力和自信,呈现出“人文海州”的生动画面。
  
  闲情游山水,惬意览古城。海州人的目标就是将海州打造成长三角知名文化休闲旅居目的地、丝路旅游东方神话体验地。这几个月我出差坐过几次高铁,发现来海州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看着那些拖家带口过来旅游的外地游客,我突然感觉这个目标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海州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发展成就,离不开每一位奋斗在文化、体育和旅游一线的人,他们是这个美丽故事的主角。正是因为海州人民不甘于平庸,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创业精神,才让海州古城焕发新颜,向世人展示出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现代化的古老城市”。这种精神是海州的精髓,也是海州的灵魂。
  
  

[林业] 开展科学管护 提升林木质量
[工业] 如何走出一条吉林特色新型工业化
[工业] 老工业区变身幸福家园
[林业] 湖南麻阳:两联两严两共合力治林
[林业] 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稳步推进
[工业] 黑色煤炭助力解决白色污染
[农业] 推动绿色农业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旅游] 智能化成旅游业新风口
绿色信贷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富武陵
遍地流沙变身黄河公园
绿色引擎激活发展新动力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延边州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节水产业大有可为
截至目前 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
为海洋减塑 助百姓增收
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助力美丽中国
变城中村为城中景
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