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旅游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
加入时间:2024-03-16  来源:红网  作者:梁宇飞
 
  在冰城哈尔滨看松花江上升起的热气球,到广东江门吃一份《狂飙》同款猪脚面,来贵州榕江打卡“村超”,前往上海跟着《繁花》的脚步一起citywalk……这些“网红城市”给予游客更新潮的旅游体验,也让大家看到了一座城市的蓬勃生命力。(3月11日人民网)
  
  一座城市的“出圈”,除了自身具备独特的文化氛围,能够带给游客舒适的旅游体验,展示多样的城市景观,也离不开合适的自媒体推送时机,广泛的网络关注和相当的话题度、热议度。归根到底,城市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种形式。城市旅行的兴起,反映着更多的旅行者开始追求文化欣赏和精神陶冶。要想让“网红城市”变成“长红城市”,就需要城市精心选择和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
  
  尊重游客的旅游体验,为城市旅行创设良好的服务氛围是“网红城市”向“长红城市”转型的重中之重。旅游业的发展在人,如果没有游客前来,没有服务消费,没有口碑传播,那么地方的旅游发展势必会停滞不前。尊重游客,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应是每一个城市的必修课和“基本操作”。城市只有为游客提供贴心的旅游服务,充分照顾游客感受,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才能为自身带来美誉度和好口碑。同时,借助当下发达的自媒体平台,一些好评就有可能被人们口口相传,从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也要注意,尊重游客,竭诚服务绝不是做做样子。城市或景区不能在拥有热度,位于网络风口时就热情好客,而热度下降或者转入淡季后便不再对游客热诚相待。保持初心,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每一位游客,才能留得住城市的“人情味”与吸引力。城市在旅游发展和宣传中,切忌镜头前做一套,旅游服务又是一套;旺季是一套,而淡季又是一套。“两副面孔”,殊不足取。
  
  其次,“网红城市”要想持续引流而不仅仅只是“红极一时”,就要着手打造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ip和“立得住”的城市人设、城市形象。西安以文化出圈,那么就应当着力宣传盛唐遗风,秦汉故韵,展示出开放、文明、包容、进取的气魄来,教人念及西安,脑海中便浮现出穿着汉服在古城墙垣处漫步的情景;哈尔滨因冰雪爆红,由于热情而圈粉,那么就该围绕东北人的热情好客,地区的冰雪资源做文章,同“小金豆”们来个一年之约,期待他们在来年冬季如约而至;淄博以烧烤闻名,又是一年开春,这座城市是否也可以发出邀请,让游客带着亲人好友来此聚餐,表示我们主打一个“量大管饱”?一座城市要想让游客“记得住”,就一定要表现出自身特色,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
  
  诸多事例表明,城市要想保持吸引力,也离不开旅游服务的创新与对自身文化内核的不断发掘。城市有能力为游客提供别样的旅游体验,就代表着它具有抓住游客的能力。古语云:“变则通,通则久。”而对于“网红城市”来说,则是“创者新,新则久”。例如,此前吸引全国人民目光的贵州榕江“村超”在走红之后依然在继续探索,除了将独特的地域文化与足球更加紧密地融合之外,还积极寻求与较高级别的赛事对接,以求推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故而,“网红城市”必须“守正创新”,既要知道自己“红”在哪里,因何而“红”,把握好地域资源优势,注重保护和利用文化内核,也要努力寻找新的“热点”,满足游客多样的旅游需求。旅游服务创新了,看点和亮点增多了,游客才会源源不断,络绎不绝。
  
  总而言之,“网红城市”要变成“长红城市”,需要地方守好特色,积极创新,不忘初心。地方文旅要懂得借助先进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但也要明白,口碑是最好的宣传。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城市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特色,抓住“城市旅游热”这一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河西学院)
  
  
[工业] 从工业老城到双碳新城 湖南湘潭
[旅游] 内蒙古兴安盟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林业] 推进森林粮库发展 让中国饭碗更
[旅游] 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旅游] 北京平谷:发展林花+林旅农文旅
[工业] 火电厂转型绿电厂
[林业] 守护好三湘四水的生灵草木
[林业] 森林疗养技术路线的五个特征
以绿为基铸就未来之城
推动长三角区域两山转化 健全生
两山合作社 推进生态富民
徜徉绿水青山 生态旅游释放假日
假日经济新热潮:绿水青山 小城
无废城市建设要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垃圾山中辟出战略能源通道
航司这样和绿色较真
资源回收企业不再担心缺第一张发
河北安平农业废弃物按下绿色处理
对标美丽中国建设新要求 构建新污染物
推进美丽甘肃建设 全面筑牢生态根基
共赴绿色低碳之约 擦亮美丽中国底色
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田园
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