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增绿举措

 
白城市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成效显著
加入时间:2023-11-20  来源:吉林日报  
 

 �年以来,白城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生态强市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累计完成各类造林63.23万亩、村屯绿化美化1313个、廊道绿化800.93公里;治理草原72.49万亩;修复湿地59.84万亩。

  三年来,白城市通过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初步形成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体系。通过积极推进林草湿生态空间治理和国土绿化美化进程,加快构建起农田林网化、道路河湖林荫化、村屯林围化、城镇园林化、草原集约化、荒山荒地全绿化的高颜值生态连通格局。白城市初步实现了以树挡风、以草固沙、以水压碱的生态治理目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突出抓好造林绿化。白城市持续开展“万人万亩植树造林日”活动。每年4月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带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营造“军民融合林”“青年林”“巾帼林”等多种纪念林,形成强大的造林绿化社会舆论氛围,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6%。高标准开展廊道绿化。围绕盐碱地治理示范区、新能源等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旅游大环线沿线景观提升,坚持因地制宜、应绿尽绿,持续推进各类道路绿化美化和绿水长廊建设,重点对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公路和村级道路缺条断带的护路林进行立体式、高标准绿化美化,改善交通主干道和重要江河及河湖连通两侧景观。高精准实施村屯绿化。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百村示范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村(屯)内道路、农户庭院、村(屯)周边等区域为重点,见缝插绿,努力实现“村在林中、人在景中、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乡村绿化景观。高品位推进城市绿化。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围绕城市建设,充分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开展造林绿化,建设口袋公园、街角游园、景观小品,增加绿量,提高城市绿化美化档次和品位,提升城市形象。高质量建设防风固沙林。围绕吉林西部商品粮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修复完善农田防护林网,保护好黑土地,保障粮食安全。以治理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为重点,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和草原恢复治理等工程建设,通过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构建科尔沁防风固沙连通带,积极推进荒漠化土地治理进程。

  突出抓好草原治理。白城市坚持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种植、产业化运作模式,深入实施草原播绿行动,科学开展草原恢复,对全市23个万亩以上集中连片草场进行综合治理,对大型草场进行改造提升和种草改良,扩大优质牧草比例,打造高标准人工牧草基地35万亩。根据土地盐碱化程度,探索轻中度、重度盐碱化草原治理新模式,加大退化草原治理力度,精准实施草原保护修复工程,采取围栏封育、草场改良、禁牧和人工种草等措施,对“三化草地”和退化草原进行治理,实施草原覆绿工程,使草原、草地内碱斑、裸露地等“斑秃”地块得到填实、复绿,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提高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生物量,让草原得到合理休养生息,实现永续利用。抓好集中连片优质人工牧草基地建设,高质量完成了万宝山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项目建设,青山草场被列为国家草场,姜家甸羊草种子基地被列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羊草种子基地。

  突出抓好湿地修复。白城市以向海、莫莫格、包拉温都、嫩江湾等重要湿地为重点,加强重要湿地的保护与恢复,采取生物围栏、植被补植等综合措施,推动湿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湿地保有量动态平衡。围绕保持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推动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作用,切实加强保护管理,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初步建立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市共建立自然保护地11处,为维护全市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奠定生态根基。对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内地进行修复治理,通过强化湿地保护与恢复,确保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湿地保有量实现动态平衡,最大限度保留湿地自然生态特征,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着力构建湿地保护恢复连通区,湿地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显著提升。

 

[林业] 开展科学管护 提升林木质量
[工业] 如何走出一条吉林特色新型工业化
[工业] 老工业区变身幸福家园
[林业] 湖南麻阳:两联两严两共合力治林
[林业] 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稳步推进
[工业] 黑色煤炭助力解决白色污染
[农业] 推动绿色农业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旅游] 智能化成旅游业新风口
绿色信贷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富武陵
遍地流沙变身黄河公园
绿色引擎激活发展新动力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延边州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节水产业大有可为
截至目前 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
为海洋减塑 助百姓增收
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助力美丽中国
变城中村为城中景
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