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文明

 
安徽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入时间:2024-04-02  来源:中国环境报  
 

  近年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积极构建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深入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安装、联网、监管运维“三个全覆盖”,促进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已有3028家重点单位安装联网自动监控设备,是2018年实施“三个全覆盖”工作前的重点单位家数的3.6倍,自动监测数据日均值超标预警信息条数实现“四连降”,生态环境部门查办涉自动监控违法案件数量实现“四连增”,累计查办案件761件,罚款6000余万元。
  
  健全三级联动体系,同下“一盘棋”
  
  高位强力推进。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强调,必须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多次专题调研污染源自动监控运行管理情况,连续多年将“三个全覆盖”工作纳入省政府调度工作范围。分管副省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打击包括自动监控运维单位在内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行为。省生态环境厅多次开展实地调研,积极推动构建非现场监管平台,并要求拓宽自动监控覆盖面,健全自动监控管理制度,锻造自动监控执法尖兵队伍,依法查办自动监控违法案件,同时要求各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为顺利实现“三个全覆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细化工作方案。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财政厅出台《自动监控安装、联网和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实施方案》,明确省市生态环境部门、财政部门和重点单位职责。要求重点单位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在污染治理设施、自动监测站房、排放口及烟气采样平台、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安装视频监控,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建设中控系统和高空视频瞭望设施,实时掌握入园企业生产设施、治污设施运行情况,污染因子和污染物排放情况。每年安排财政资金近200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业技术单位对安装联网的自动监测设备全覆盖巡检,指导问题整改。对巡检发现涉嫌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的,生态环境部门第一时间派员联合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调查,固定证据,完善证据链。
  
  精心组织实施。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每季度召开全省自动监控运维监管服务小结会,分析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堵塞工作中的漏洞,推广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各市生态环境局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做到自动监控监管工作任务有人接、问题整改有人督、违法案件有人办。对守法意识强、管理规范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监测数据超标、设备运维不规范、设备不正常运行频次高的企业加强执法监管。要求重点单位委托计量资质单位开展自动监控设备量值溯源,加强自动监测设备运维,及时验收自动监测设备,提高自动监测数据质量。
  
  搭建一体化监管平台,织密“一张网”
  
  建设自动监控管理系统。省生态环境厅按照“省级开发、三级使用、政企互通、数据闭环”的思路,建设“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与基础数据库”“污染源自动监控巡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自动监测数据超标报警系统”,设置生态环境部门管理端app和企业用户端app,全面实现巡检台账、运维台账电子化,有效破解“假运维、真记录”的监管难题。对巡检发现的问题自动生成电子督办单,流转至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和重点单位。整改完成后,重点单位只要将整改报告和整改前后的视频、照片资料在app中上传,生态环境部门通过管理端app就可核实整改落实情况和销号处理。
  
  整合多元化监管体系。省生态环境厅坚持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核心,整合视频监控系统、超标报警系统、用电监控系统等多元化监管系统,探索出“分析数据找线索,盯住视频找规律,数据视频相印证”的非现场监管新模式。
  
  从规范系统建设、数据传输、前端设备、安装点位及命名、保存时限等多方面,制定出台《重点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总体技术要求》。目前,全省重点单位安装联网1.5万余路视频监控,保存时限不少于30日。查办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案件111件,其中,有73件案件是通过视频监控发现或固定违法证据的,占弄虚作假案件总数的66%。
  
  实现问题自动响应。按照连续30日内自动监测数据日均值超标1天—2天、3天—6天、7天—9天、10天以上的,分“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等级报警,将超标信息自动推送至省、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及重点单位责任人,形成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齐抓共管的合力。2020年—2023年,系统发送日均值超标预警信息条数则由2020年的5272条,下降至2023年的1602条,纳入“三个全覆盖”的重点排污单位数量增长,预警条数实现“四连降”。合肥、黄山、宣城、池州、亳州等市已开展涉气企业用电监控系统建设,阜阳、淮北已探索治污设施振动监控系统建设。
  
  强化执法素养培育,打造“专业队”
  
  坚持以练促学。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基层环境执法人员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检查,提供技术支撑,为基层环境执法人员提供现场学习实操实训的机会。每当发现企业涉嫌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时,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第一时间派员赶赴现场调查,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办案。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连续5年举办污染源自动监控监管业务培训班,聘请设备生产技术专家进行解剖式教学。安庆、亳州、合肥、宣城等10市生态环境局将自动监测设备搬进办公大楼,进行模拟化训练,做到熟能生巧。
  
  坚持比武练兵。省生态环境厅连续4年联合省总工会举办非现场监管执法技能竞赛。竞赛活动包括异地交叉执法、vr模拟执法、理论知识考核、新技术新装备运用、执法案卷制作与评查等多个方面,实现技能与业务结合、与专项行动结合、与科技创新结合、与队伍建设结合,形成以赛促学、以学促练、练战结合,打造复合型执法人才。积极选派执法尖兵参加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大气监督帮扶、入河排污口排查、自动监控飞行检查等专项行动。2023年以来,累计参加各类行动20轮(次),49人(次)获得生态环境部执法局通报表扬。
  
  坚持树立标杆。经过“线上+线下”多轮次培训,以及多轮次技能竞赛和多平台实战练兵,78人入选“污染源自动监控执法尖兵人才库”。其中,9人获得省、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48人获得安徽省“非现场监管执法能手”荣誉称号,合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宋淑珍于2020年、2023年两度荣获非现场监管执法技能竞赛第一名,被生态环境部、人社部评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工作者”。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三个全覆盖”工作的潘诗卉,荣获“安徽省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被生态环境部、最高检、公安部评为“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表现突出个人”,生态环境部聘其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培训国家级教师”。
  
  统筹区域执法力量,形成“铁拳头”
  
  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法院、省司法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作机制的意见》,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合调查、跨行政区域案件协作、联合挂牌督办、认定快速鉴定评估、案件移送和涉案物品处置以及法律监督和司法建议等8项工作机制,为有效预防和依法惩治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通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共对22件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实施联合挂牌督办,其中5件为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案件。
  
  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针对重点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公安厅、省检察院连续三年开展专项行动,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和公安干警通过分析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视频监控录像、生产排污工艺等信息,综合研判案件线索和侦办方向,并针对问题突出行业开展专项行动。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坚持问题导向,多轮联合会商,分行业梳理研判案件线索,抽调精锐力量成立联合执法突击队,周密制定执法方案,全力做好案件侦办。
  
  实行跨层级协作办案。针对环境监测机构监测数据造假行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与同级市场监管、公安、检察部门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互通案件线索,会商法律适用和执法实践难点问题,抽调精锐力量,合力侦办重点案件。实现违法事实查得清、违法行为定得准、违法案件办得实,为促进环境监测市场有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目前,安徽正在持续优化非现场监管平台顶层设计,力争彻底打通“数据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为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监管提供助力,为企业日常环境管理提供便利。(王兴 潘诗卉)

 


  
  

[旅游] 山东青岛:老建筑 新体验 引游
[旅游] 乡愁博物馆走红 成乡村旅游新宠
[农业] 一区一园打造智慧农业
[林业] 查干湖:捺钵春祭开湖迎客
[旅游] 从复苏走向繁荣的旅游业
[农业] 坚持党建引领 助推乡村振兴
[农业] 农业走廊绘出现代农业新丰景
[工业] 郑州推进“3+2”特种车辆新能
假日经济新热潮:绿水青山 小城
昆明:守护一城山水打造绿美春城
浙江湖州为生态立法 守护绿水青
浙江湖州:绿水青山点绿成金
生态成产业 青山变金山
上海发起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成效初显
江苏苏州创新机制 让垃圾分类更
黑龙江:1亿元补贴促进绿色智能
四川消费品以旧换新聚焦汽车家电
城市更新下足绣花功夫
落实双碳行动 建设美丽中国
北京昌平: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
福建全面推进乡村五个美丽建设
疏通美丽中国建设毛细血管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