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在进博会感受中国绿色发展新机遇
加入时间:2023-11-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六年来,借助进博会这个大平台,借助中国大市场优势,一个个绿色前沿概念走进现实,走向实践,一批批绿色科技创新成果在海内外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绿色产品供给不断丰富,绿色生活成为共识、成为潮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共享绿色发展机遇正当时,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已成燎原之势。中国绿色发展机遇比以往更加明朗。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持续推进,作为贸易发展潮流的风向标,进博会“零碳未来”步伐正不断走深走实,今年绿色低碳风潮更是贯穿进博会的各个展区,不少绿色“黑科技”成为展会上的吸金项目。
  
  绿色投资大有可为
  
  11月5日,在第六届进博会开幕式当天,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3》指出,多年来,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成效明显。2013—2022年,中国绿色进出口规模从8144.3亿美元增至10792.8亿美元,十年间增长了约32.5%,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2.5%。
  
  随着全球环境挑战日益增多和可持续发展重要性愈发凸显,如何通过贸易、投资和融资更好地促进全球气候行动,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解决不同国家在发展绿色贸易投资中的难题?在当天下午举办的“发展绿色投资贸易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分论坛上,“绿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协理署长徐浩良表示,未来的投资增长首先要关注人和地球。未来的增长必须以可持续作为基本导向,应该是绿色、数字化的,且国家的经济增长要首先将人的发展和自然保护融为一体。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正在协助各国为可持续发展投资更多资金,目前约有86个国家计划开展综合国家筹资框架。多位与会嘉宾在现场强调,中国绿色投资融资的潜力巨大,将给世界带来更多发展红利。
  
  零碳城市建设势不可挡
  
  碳中和是趋势,绿色发展是未来,建设零碳城市势不可挡。在2023(第四届)国际碳中和与绿色投资大会上,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汪义达谈到,从机遇来说,当前建设零碳城市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友好,社会环境越来越好,技术环境也越来越好。
  
  如何更好地服务零碳城市建设?汪义达认为,建设零碳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既需要政府资金的引导和银行信贷、债券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私募股权的投资。而绿色投资本身长周期的属性恰好契合零碳城市建设需要长期投资的需求,“绿色投资在支持零碳城市建设方面大有可为。”
  
  工业园区碳达峰碳中和是城市、区域和行业碳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决工业园区的低碳化是解决城市低碳化最重要的环节;推进农村农业领域的“双碳”工作,是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同样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了发挥标准引领、试点先行的作用,11月8日,中国投资协会发布了11个“零碳园区”标准试点单位、8家“零碳工厂”标准试点单位以及9个“零碳乡村”标准试点,以进一步发挥标准引领、试点先行的作用,助力我国向全面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绿色技术创新方兴未艾
  
  老友新朋齐聚首,共享中国绿色发展机遇。在历届进博会上,各行业各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都会带来各家先进技术、前沿理念以及商业模式,以更好拓展在华业务。
  
  连续6年参展的博世今年带来了全球领先,同时也是中国首款“智能混氢混动双采暖热水系统”,该系统在提供高质量采暖和生活热水的同时,能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博世舒适科技中国区高级市场总监王云峰谈到,未来,博世将加快这种在欧洲已经成为主流的采暖热水技术方案在中国落地生根,更好满足国内市场对美好低碳生活的期待。
  
  同样是“全勤生”的贺利氏在进博会首发了国产贵金属催化剂氧化铱,同时宣布实现本地化生产,这不仅将赋能氢能发展,同时也将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作为深耕中国市场的德国科技集团,贺利氏将继续通过在循环经济、绿色氢能和光伏材料以及电子和半导体领域高效产品方面的创新技术和投资项目,大力支持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贺利氏执行副总裁庞拓乐这样说。
  
  作为工业防护领域的龙头,3m围绕“气候科技驱动绿色未来”的参展主题,带来多款全球及中国首发的环保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依托进博会强大的平台效应和溢出效应,未来3m将源源不断地把更多可持续、高品质的创新成果引入中国市场,并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力度,完善本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让社会各界切实受益于科技所赋予的绿色动能。”3m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总裁丁泓禹这样谈到。
  
  作为进博会的新朋友,美利肯(milliken)今年首次参加进博会,并带来了包括地材循环再生解决方案n/xtlife在内的四大产品线及解决方案。美利肯(milliken)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halseycook表示,中国经济正面向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转型,希望借此机会,向各方展示美利肯(milliken)的创新理念和绿色低碳解决方案。
  
  数智化成低碳转型关键词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西门子能源呈现的展品涵盖整个能源价值链。其中,面向未来的能源系统去碳化全景式互动应用等均为在中国首次亮相。展会期间,西门子能源吸引了一张又一张“绿色协议”,如根据中国电能与西门子能源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实施基于绿电的电能多元化转换(power-to-x)和智慧能源应用。
  
  西门子展出的垂直农业智能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无序分拣机器人、智慧能碳管理平台等,同样受到了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很大关注。
  
  作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认证的碳中和展台,江森自控现场展示了数字化、定制化、创新型的智慧城市和零碳未来行业解决方案。江森自控亚太区总裁朗智文(anurathninde)表示:“随着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不断前行,我们也将持续为中国市场带来本土化和定制化的智慧科技,以满足不断更新的需求。”
  
  展会期间,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发布了《数字赋能建设绿色智能工厂正当时——数字化赋能绿色智能制造高管洞察2023》报告,并带来了端到端绿色价值链的最新实践成果。“未来,施耐德电气将在‘中国中心’的战略指引下,为中国产业‘双转型’带来更多全球领先的创新产品与数字化解决方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如是说。
  
  在“人工智能体验区”,英特尔以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双轮驱动,在展台通过实例展现系列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成果,包括全生命周期“绿色电脑”理念;在网络与边缘场景与生态合作伙伴一起积极探索和构建多元化的节能减碳软硬件解决方案等。
  
  在戴尔科技集团展台,有关数据中心低碳发展的成果吸引了不少参展商围观问询……进博会现场,前沿科技、硬核科技层出不穷,数字化、智能化助力低碳转型已然成风。
  
  “绿色治理”渐成社会自觉
  
  在各展馆的出入口,“零碳进博、零塑办博”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出行、餐饮、数据化管理等各方面“含绿量”越来越高,绿色已然成为进博会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据闭幕新闻通气会消息,本届进博会通过省间绿电交易方式采购绿电800万千瓦时,首次实现100%绿电办展。鼓励各方记录碳足迹,引领“碳中和”时代风尚,建议结合低碳环保等热点主题,开发相关文创产品,打造绿色办展理念传播新载体。
  
  对于参展企业而言,全程无纸化参展逐渐成为参展共识。以索尼、毕马威、美利肯等为代表的企业分别发布《索尼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2023净零排放准备报告》《为了全人类》,详细披露各自所取得的可持续发展硕果和倡议主张。bwt倍世相关负责人介绍,bwt倍世累计向现场观众提供了2286升优质饮用水,减少了约7000个一次性塑料饮水瓶的废弃。
  
  对于参展观众而言,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成为一种自觉、一种时尚。在上海乐橘科技有限公司展台,不少观众将收集的塑料空瓶投入到专设的饮料瓶回收机里,饮料瓶回收活动由公益变成乐趣。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在消费品展区,以百事公司、嘉吉、联合利华、欧莱雅等为代表的行业龙头纷纷从消费端发力减碳,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推进,公众绿色生活不断扩维。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海智能电子与系统研究院院长郑立荣在第四届品质生活国际论坛谈到,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对相关生活服务进行优化,所能带来的减碳额将占总碳排放的35%左右。
  
  显然,未来将有更多的人因绿而来,因绿相聚,在进博会上共觅“绿色商机”。(记者 魏金金)
  
  
[林业] 开展科学管护 提升林木质量
[工业] 如何走出一条吉林特色新型工业化
[工业] 老工业区变身幸福家园
[林业] 湖南麻阳:两联两严两共合力治林
[林业] 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稳步推进
[工业] 黑色煤炭助力解决白色污染
[农业] 推动绿色农业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旅游] 智能化成旅游业新风口
绿色信贷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富武陵
遍地流沙变身黄河公园
绿色引擎激活发展新动力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延边州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节水产业大有可为
截至目前 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
为海洋减塑 助百姓增收
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助力美丽中国
变城中村为城中景
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