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增绿举措

 
荒山绿起来 乡村美起来
加入时间:2023-10-15  来源:经济日报  
 
  金秋时节,果香弥漫。记者站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西部山区的浆水镇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远眺,游客或在林间漫步,或在果园采摘鲜果,村民们则忙着捡拾板栗。“山上栽满‘摇钱树’,我们不光卖鲜果,还能‘卖风景’。”村民李爱英十分忙碌,既要和老伴上山收板栗,还要为农家院里的客人张罗饭菜。
  
  以前的前南峪村并非如此景象,村党委书记郭天林说,上世纪村里流传着“山坡和尚头,土壤随水流;有雨就成灾,无雨渴死牛”的顺口溜,村里长期经营工业硅、金属镁等企业,虽然挣到了钱,但生态破坏严重。村里痛定思痛,转变发展思路,关停污染企业,念起生态经,打响绿色牌,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生态产业,探索出“林材头、干果腰、水果脚、米粮川、林果山”的生态治理模式。全村32座山头、10条大沟、72条支沟、8000多亩山场,重新披上了绿装,种植各类树木48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6%,百姓捧上了绿饭碗,吃上了旅游饭。
  
  前南峪村是邢台市信都区由粗放发展到绿色发展的一个范例。信都区位于太行山东麓,西与山西省依山相连,从西到东依次呈山区、浅山区、平原三种地形分布,其中山场面积188万亩,占全区总面积64.6%。“这里白云岩、石英岩、石灰岩等矿产资源丰富,以前靠山吃山,辖区曾有几百家小采矿厂、小石子厂、小灰粉厂,粗放的发展方式破坏了环境,欠下不少生态账。”邢台市生态环境局信都分局局长尹波说,他们变靠山吃山为治山养山,关停污染企业,让荒山绿起来,让乡村美起来,以生态改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要致富,先植树。信都区浅山丘陵区分布着南北长51公里、东西宽18公里、面积近50万亩的绿化断带,土少石多,干旱少雨,土壤贫瘠,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该区改进造林技术、丰富治理模式、探索管护机制,实施浅山丘陵区荒山综合生态治理,摸索出“套保湿袋、埋玉米芯、盖石板片、靠育林板”的固土、蓄水、保墒造林办法,苗木成活率超过95%。
  
  “近10年来,我们累计绿化浅山丘陵区山场23.6万亩,植树2600万株。”邢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信都分局副局长安志红说,他们还充分考虑百姓增收因素,在打造以侧柏为主的生态林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酸枣等经济树种植,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目前,信都区拥有林地面积139.2万亩,山区森林覆盖率超过90%,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区板栗、苹果、酸枣等种植面积80.35万亩,总产量23.03万吨,总产值近16亿元,辐射带动420个村、10万余户果农增收。
  
  打好生态发展牌,绿水青山引客来。在距离邢台市区半小时车程的会宁镇张尔庄村八仙葫芦园里,大大小小的葫芦挂满藤蔓,在亲子娱乐区域,游玩项目新颖有趣。傍晚来临,灯光秀、舞台剧演出、帐篷营地等丰富多样,吸引络绎不绝的游人前来游玩。
  
  “生态治理前,村周边到处是采矿遗留下的粉尘、碎石、废渣。现在环境好了,节假日每天接待游客超过2000人,16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张尔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利锋说,近年来,张尔庄村通过垃圾清运、矿坑回填、土地复垦等措施对废弃矿区进行生态治理,并探索特色葫芦种植,打造亲子休闲、实景演出、帐篷营地、葫芦手工艺品加工销售等多种业态,昔日的废弃矿山变成群众增收的金山银山。
  
  如今,信都区拥有各类旅游资源43处,建成景区景点23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8家、3a级景区5家;支持发展旅行社18家、星级酒店7家、特色民宿10家,各种酒店和农家乐可提供床位1.8万余张,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我们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深化认识、创新举措,强化实践,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休闲农业、文化旅游等生态产业,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把更多山场建成‘聚宝盆’,让过去的‘穷山沟’变成百姓的‘富窝窝’,推动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越来越多百姓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信都区委书记王银明说。(记者 王胜强)
  
  
[林业] 开展科学管护 提升林木质量
[工业] 如何走出一条吉林特色新型工业化
[工业] 老工业区变身幸福家园
[林业] 湖南麻阳:两联两严两共合力治林
[林业] 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稳步推进
[工业] 黑色煤炭助力解决白色污染
[农业] 推动绿色农业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旅游] 智能化成旅游业新风口
绿色信贷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富武陵
遍地流沙变身黄河公园
绿色引擎激活发展新动力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延边州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节水产业大有可为
截至目前 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
为海洋减塑 助百姓增收
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助力美丽中国
变城中村为城中景
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