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碧水行动

 
内蒙古河套促进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
加入时间:2024-09-02  来源:人民日报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时强调:“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河套灌区灌溉工程是千年基业,花了很大功夫,也很值得。要继续完善提升,提高科学分水调度水平。”
  
  河套灌区是我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现已形成完整的7级灌排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河套灌区通过综合实施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控制秋浇用水等举措,着力开展农业节水工作,促进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
  
  清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新公中镇永联村万亩种植园内,随着电闸合拢,地里的细长水管逐渐鼓胀,水滴缓缓滴落,迅速被土壤吸收。
  
  五原县全顺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员仲生柱按照灌溉水量配比用肥量,又仔细检查滴灌口,“采用精确控水的滴灌技术,可以让灌溉水量减少一半,还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
  
  河套灌区耕地以渠道漫灌为主,在7级渠系运送过程中渗漏、蒸发等损失较重。“去年以来,灌区对461公里骨干渠道进行衬砌,衬砌率提高到50%以上,改善灌溉面积超400万亩,灌溉效率提高、水分损耗减少。”巴彦淖尔市水利局副局长赵小瑞介绍,“过去,玉米生长期浇一次水需要12天日夜不间断灌溉,而今年仅需5至7天日间灌溉,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22年的0.478提高到目前的0.527。”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渡口镇东地村一处小麦地头,随着计量表上跳动的数字达到了耕种测算需水量,水量监督员何银飞打开手机软件,轻点屏幕,眼前的水闸缓缓闭合。
  
  “灌区在取水口安装了在线计量装置,水费由过去按亩粗放计收改为按实际用水量精准计收,农民自觉监测用水量,预计每亩地全年可节水约160立方米。”何银飞说。
  
  为强化管理节水,河套灌区今年试点根据农作物种类核定灌溉用水量,以此为标准改变水费计收方式,并为每个建制村都设置了用水量“上限”。“按需水量精细灌溉更利于农作物生长,节水的同时还能增产约20%。”巴彦淖尔市农牧局四级调研员李兵介绍。
  
  在线控制、精准灌溉,离不开河套灌区的数字化建设。
  
  走进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电子幕墙上,灌区总干渠及各灌溉渠道实时监控画面和水位流量监测数据一目了然。点开河套灌区信息化工程水位闸位采集系统,可实时查看各闸流量、水位和闸门开启高度等水情信息。
  
  如今,灌区各基层管理单位和信息采集点的现场数据,由雷达水位计和激光闸位传感器采集、传输到信息中心,并生成变化趋势曲线图,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即可对水情进行监控调配。
  
  “这套系统使灌区实现了用水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当日即可进行水情通报和用水计划传达,提高了水资源科学调配能力和保障安全运行能力,促进了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工作人员张利军说。
  
  秋浇是河套灌区秋收秋翻后改良土壤、储水保墒的重要举措。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农牧水利处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秋浇,灌区采取变深浇为浅浇、隔年秋浇等措施压减用水量,实际耗水量8.8亿立方米,是有统计数据以来秋浇耗水最少的一次。
  
  “多措并举,河套灌区2023年全年实现节水1.426亿立方米,超额完成1.17亿立方米的目标。”巴彦淖尔市委书记贺伟华介绍,河套灌区今年计划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77万亩、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20万亩、推广抗旱品种1万亩、调整种植结构4万亩,力争新增节水能力0.46亿立方米。
  
  
[旅游] 44名老挝华裔新生代开启游学普
[旅游] 走,去桑科草原过“营地慢生活”
[旅游] 四川发布“古蜀文明文物主题游径
[旅游] 我国入境游持续升温
[工业] 我国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 新
[旅游]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
[农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
[工业] 前5月我国绿电交易量超过220
海南绘乡村振兴新图景:规划赋能
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五彩椒带来多
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 架起中
四川小金县“金山玫瑰”采摘溯源
广西隆安: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物种新
我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逾80%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筑牢海上生态保护防线 强化海上监管整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