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丽中国

 
精细治理绘就美丽中国
加入时间:2023-11-1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魏琪嘉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要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会议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地方实际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精细化建设,通过一项项具体行动推动美丽中国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在新发展阶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在精细化上下功夫,持续提升政策效能和效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明显成效。
  
  精细化的前提是有目标导向,精细化治理的过程是方向明确下的“工笔画”。整个过程要统筹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目标和预期、量变和质变、激励和约束的关系,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协调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切实转化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政策举措。
  
  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是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精细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价值取向。生态环境保护涉及的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是精细化攻坚、治理的着力点,做好这些,就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将防治工作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协调推进,才能进一步形成破解难题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和参与污染防治各方主体的预期形成良性互动,更加有助于政策推进落实。做细做实这方面的相关工作,还要在构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长效机制方面形成政策合力,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
  
  结合地方实际分类施策、分区治理,也是做好精细化建设的关键前提。党的二十大围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等方面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扎实完成这些任务,首要立足点就是我国的实际国情,充分考虑地区发展差异,从而为分类施策、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应充分考虑区域的产业结构现状和转型升级步伐节奏;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关键是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强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更是对精准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应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在不同类型空间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理,在清晰界定的前提下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更是要提升政策的系统性、集成性,妥善处理好清洁低碳转型、技术升级、稳健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好激励和约束的动态平衡。
  
  精细化建设考验的是统筹协调的能力。在生态文明建设这项系统工程中,涉及的众多环节有技术层面的,有管理层面的,有生态环境保护本身的内容,也有促进产业顺利转型升级的关联考虑,涉及的各类主体诉求客观上也不会完全相同。拟合好各类关系,就要有高水平的精细化建设,缺少了任何一方面的支撑,建设的成效就会打折扣。在精细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等等。这些长效机制都是精细化建设的具体内容,需要按照部署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在制度设计、行动方案、配套举措等方面形成系统和集成。
  
  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底色,要通过精细化建设形成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良性互动的格局,产生协同推进的合力,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作者: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
  
  
[旅游] 四川发布“古蜀文明文物主题游径
[旅游] 我国入境游持续升温
[工业] 我国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 新
[旅游]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
[农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
[工业] 前5月我国绿电交易量超过220
[农业] 通江银耳何以长成35亿元大产业
[旅游] 边关引客如潮 国门游热力十足
广西隆安: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
浙江乡村:时令果蔬迎丰收 “甜
广东高州贡园古荔“老有所依”
江西南昌:林下“掘金” 绿富共
磴口县:光伏治沙,“绿洲”带来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筑牢海上生态保护防线 强化海上监管整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美丽河湖何以美进人心
城市更新需下足绣花功夫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