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故事

 
把绿水青山培育成金山银山
——河南栾川县拓展乡村旅游富民产业观察
加入时间:2023-05-19  来源:农民日报  
 
  “以前没啥产业,山多、地瘦,大家守着青山绿水找不到出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仓房村脱贫户李银生说,“现在路修通后,村民不但通过山地流转有租金、有分红,还能在园区就业挣工资,每年户均增收6000多元。”
  
  漫步在仓房村的乡间小路上,目之所及皆是古朴农家、幽幽竹林,纷至沓来的游客、各自忙活的村民、进进出出的车辆,无不诉说着这里乡村旅游的风生水起。
  
  近年来,栾川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统筹资源要素,积极拓展乡村旅游产业,有效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栾川已形成旅游专业村51个,遍布栾川各个乡镇,并实现产业链全覆盖,带动1.3万余名脱贫群众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近日,记者走进栾川县,对当地如何振兴乡村旅游富民产业一探究竟。
  
  穷山沟成为“金银川”
  
  栾川县石庙镇七姑沟,从山谷口至山巅南北绵延近20公里,落差超过千米。曾经这里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老百姓坐拥绿水青山,却端着“穷饭碗”。
  
  “我们通过对七姑沟的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整体开发,在这个森林覆盖率达90%的山沟沟里打造了一个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栾川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沟里美了,来的人多,生活彻底改变了。”家在当地的脱贫户冯建新,两年前开始经营农家宾馆,今年第一季度收入达到三四万元。
  
  位于七姑沟沟域经济带上的杨树坪村受旅游产业的带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暑假期间,“自驾游栾川高速免费”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和当地所有农家宾馆一样,村内脱贫户孔明现家的农家宾馆生意也是异常火爆,11个房间每天客满,他开的饭店也是成倍超出了平时接待的游客人数,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也赶回来帮忙。
  
  “去年收入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就是忙心里也乐呵。”孔明现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66岁的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最近趁着旺季来临前夕,正筹划着将自家的宾馆来一次提升改造,客房里贴上壁纸,盥洗用品再备全点,床再铺得舒适些。
  
  目前,七姑沟沟域有农家宾馆60余家,旅游综合年收入3600多万元,总产值5000多万元。这条昔日当地村民眼中的穷山沟,如今成了一处人人称羡的“金银川”。
  
  距离七姑沟50公里的重渡沟,过去也是有名的穷山沟,近年来,通过开发“山水风光农家生活体验”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被誉为“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
  
  “今年五一假期,重渡沟民宿在线预定需要提前两周,许多民宿一房难求。”重渡沟景区总经理刘海峰介绍,景区正在有效推进农家宾馆向精品民宿转型升级,“重渡沟民宿不是简单发展壮大,而是在精简、提升上下功夫。在房间数量上做减法,在品质、服务、文化植入上做加法。”
  
  目前,重渡沟通过旅游产业,已经带动当地5000多户脱贫群众人均年增收1.2万余元。
  
  “栾川最亮丽的颜色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我们通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提升栾川知名度能力最强的产业。”栾川县委书记赵莉说。
  
  日子充实生活好
  
  在庙子镇新南村经营农家宾馆的脱贫户乔玲,每天都要打扫房屋和购买给游客做饭的食材。她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以前我们家的收入全靠我爱人在外打工,现在我在自家门口就能工作,日子充实起来了,生活也好起来了!”
  
  乔玲介绍,新南村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村,很多村民都是从深山里搬出来的。在国铁集团的帮扶下,穷山沟里的村庄“摇身一变”,成为城里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新南村铁路小镇建成之后,村委会鼓励村民开办农家宾馆。但很多村民和乔玲一样,一开始持观望态度,有的甚至竭力反对。
  
  “当时给我们说是一家补贴3万元,还给我们协调贷款,但我们都怕赔钱背债。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但现在俺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在家一个月收入有5000元以上,就不再担心还不上钱了。”乔玲说,正是在村委会的反复动员下,她和丈夫才拿出家中的积蓄,加上帮扶的资金,建成了现在的农家宾馆。
  
  和乔玲家一样,目前新南村拥有农家宾馆的村民,全部靠旅游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林则林,栾川县将沟域经济发展确定为‘景区带动、休闲康养、特色产业、文旅融合’四种类型,因沟制宜发展农业、运动、养生、旅游等多种业态,构建了‘旅游+’‘生态+’等独具栾川特色的沟域产业发展新格局。”赵莉告诉记者。
  
  乡村运营激活沉睡资源
  
  如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去年3月,一条“来栾川,做绿水青山合伙人”的乡村运营招募广告面向全国发布,以51个乡村旅游精品村的生态资源,广揽青年运营人才,全面拓展乡村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得知招募乡村运营人才的消息,从事矿产贸易工作的栾川人石彩芳没有半点犹豫,第一时间回到家乡。遍访山村之后,石彩芳认为大王庙村厚重的乡村文化就是为研学基地量身定制的。石彩芳随即便签约成为大王庙村的乡村运营师。
  
  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农事研学让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红色研学以“剧本杀”桌游的形式,盘活了河南大学抗战时期办学旧址纪念馆。如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分红,集体收入打着滚往上翻。
  
  乡村运营激活了栾川沉睡的资源。乡村运营招募广告发布以来,累计吸引200多个运营团队到栾川乡村考察,17家成功签约,带动1000余名大学生到乡村创业,全县高端民宿、非遗研学、运动休闲、创意农庄等多元业态蓬勃发展。
  
  乡村运营不仅带火了乡村旅游,还提高了栾川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批农产品品牌应运而生。叮咚、叮咚的订单声此起彼伏,陶湾镇西沟村土特产网店的老板张松奇正忙得不亦乐乎。栾川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菌菇山珍等特色农产品资源,这些土特产品是不少外地人眼中的生态绿色产品,健康又美味。“随着物流越来越方便,我看准商机开网店,卖土特产,一年收入七八万元。”张松奇说。
  
  土特产出山,资源变财富。如今,全县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产业链条拉长,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的空间也不断拓展延伸。
  
  玉米糁、柿子醋、槲包……在“栾川印象”区域优质农产品展厅,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电商导购员正忙着网络直播销售。
  
  “为整合资源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提升栾川农产品的整体形象和市场占有率,‘栾川印象’应运而生。”栾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志钦告诉记者,通过推行“品牌+企业+基地+脱贫群众”的产业发展模式,有力推动全县产业融合发展和旅游产品消费升级,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了解到,“栾川印象”作为全国首家以县级地域名称为商标的品牌,涵盖六大系列107款优质农产品。从产品销售平台到加工企业,从种植养殖合作社再到广大农户,受益面越来越广。
  
  “栾川印象”副总经理吴冬阁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建成农产品加工生产线23条,发展帮扶基地27个,通过就业、创业等方式带动1751户脱贫户实现增收。(记者 龙成)
  
  
[农业] 生态环境部将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
[旅游] 挖掘乡村旅游巨大潜力
[农业]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高效转型
[旅游] 闲情惬意游海州
[农业] 北大荒 了不起
[旅游] 吉林更好地以新旅游新生活引领拉
[林业] 吉林白城大安:湿地公园景怡人
[农业] 我国将加快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
青海久治:好生态带来好生活
山海互动蓝绿互补 海南的n种打
吉林长春:水清岸绿景色新
让绿水青山成为百姓的金饭碗
绿意盎然 和谐共生
节俭办赛如何实现
鄂州建筑垃圾随意倾倒资源化利用
废旧汽车提身价有门道
千吨级垃圾焚烧项目为何无人问津
让更多农作物秸秆点草成金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厚植生态优势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
记录乡村振兴 描绘美丽家乡
亿万农民庆丰收促和美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