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故事

 
青海久治:好生态带来好生活
加入时间:2023-09-26  来源:光明日报  
 

  云淡天高,绿草如茵,连绵起伏的草场上,羊群如珍珠般点点洒落。眼下,正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草原牧场最美的时节。

  清晨,被薄雾笼罩的草原显得格外静谧,偶有一两声牛儿的哼叫回荡在草原上。记者见到藏族小伙满拉加时,他正牵着自家的牦牛在河边饮水。

  “我是带它来参加县里的牦牛评比大赛的。去年,这头牛在第一届比赛上拿了一等奖!”满拉加一边比画一边说,“你看,这是久治特有的牦牛品种‘久治牦牛’,像刷了黑色鞋油一样,毛色亮得很。牦牛评比大赛就是为了选出最好的种牛。”

  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久治牦牛”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但曾经长期的近亲繁殖、草畜矛盾,以及牧民低水平、半野生的饲养方式,一度导致品种退化,牦牛体格越来越小,繁活率降低。为推广本地优良畜种,优化种畜品质和畜群结构,调动牧民养殖积极性,2022年,久治县开始举办久治牦牛评比大赛,并向牧民群众推广科学、绿色的养殖方式。

  “我们牧民的饲养方式和观念都发生了变化,科学、绿色的饲养方式才能养出‘尖子生’!去年我用奖金又买了三头母牛,专门用来培育优良畜种。”满拉加说,“草山分区轮牧、水草天然无污染……吃干净的草,喝纯净的雪山水,加上草山的野生药材做零嘴儿,才能有顶呱呱的种牛!”满拉加捋了捋牛背,话语里满是自豪。

  久治是青海省唯一和川甘两省交界的县,也是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全县可利用草原面积1207.9万亩。2022年3月,久治县被评选为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区位与生态优势为当地牦牛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大机遇。

  走进正在建设的久治县“青甘川”三省活畜贸易陆港基地,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建成后这里将是西北五省区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久治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魏鹏展开图纸向记者介绍,“这就像是一家‘牦牛综合超市’,基地根据活畜交易市场和冷链物流使用功能被分成a、b两地块,配套的拍卖及直播大楼、检疫及交易服务中心楼、冷库、冷链食品交易大棚等功能区应有尽有。未来我们会统筹全县活畜集中出栏,利用电商平台集中运作,数字化、集中化的发展模式将为全县农副产品打开更广泛的销路。”

  魏鹏介绍,“青甘川”三省活畜贸易陆港基地投运后,将会带动牧民群众和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村集体和脱贫群众、监测对象能通过项目运营享受收益分红,年收益分红预计达400万元。同时,饲草种植、牛羊养殖、屠宰加工、奶制品生产、粪便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加工等“草畜肉乳粪肥”全产业链也在稳步推进。

  “生态、绿色、有机”不但成为久治县畜牧业的发展底色,也为久治县的乡村旅游增添了一抹亮色。

  午后的久治县门姆赛塘草原阳光正盛,门堂乡副乡长訾明材迎上前来,热情地招呼记者到“黑帐篷”里休息。

  “藏族传统的‘黑帐篷’都是用牦牛毛一点点编织出来的,走进来便可以体验到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递上一碗奶茶,訾明材继续说,“这是门堂乡门堂村村集体经济的重点项目,不少游客都专门过来体验特色民俗旅游,感受藏族文化。”

  门姆赛塘在藏语里意为“药草滩”,因气候适宜,水土丰美而盛产虫草、川贝、佛手参、人参果等药材。过去,当地牧民群众大多依靠放牧、挖药材生活,收入方式单一,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一定影响。2016年,门堂村依托自然生态条件发展乡村旅游,当年就建起村集体产业“黄河风情园”。骑马、射箭、“黑帐篷”体验等民俗项目如火如荼展开,为游客提供了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渠道。

  “黄河风情园”的经营者之一孟尕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工作,带着朋友的一次回乡游玩,让他坚定了回家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心。“朋友们都夸这里太美了,说我的家乡到处都是宝,所以我尝试着以资金形式入股。”孟尕笑着说,“今年夏天迎来了旺季,从6月到8月,我们已经接待了1000多人次。不少村民都在园区内打工,除了工资,年底还能拿到分红。家门口的产业园既提供了工作机会,还能带动村子发展,可不是一举两得嘛!”

  “经营者除缴纳承包费外,每年还会将营业额的20%上交给村集体。”訾明材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账,“开发公益性岗位、维护乡村基础设施、慰问困难村民……村集体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全村人都能受益。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估计今年还能再涨!”

  好生态带来好机遇,机遇多才能奔头足。青山碧水滋养着久治,在高原上绘就了一幅生态生活和谐繁荣的新画卷。(本报见习记者李春剑 本报记者万玛加 王雯静)

 

[林业] 开展科学管护 提升林木质量
[工业] 如何走出一条吉林特色新型工业化
[工业] 老工业区变身幸福家园
[林业] 湖南麻阳:两联两严两共合力治林
[林业] 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稳步推进
[工业] 黑色煤炭助力解决白色污染
[农业] 推动绿色农业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旅游] 智能化成旅游业新风口
绿色信贷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富武陵
遍地流沙变身黄河公园
绿色引擎激活发展新动力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延边州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节水产业大有可为
截至目前 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
为海洋减塑 助百姓增收
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助力美丽中国
变城中村为城中景
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