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
加入时间:2023-11-22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
|
|
八百里伏牛山,风景秀美无限。
河南省淅川县地处伏牛山腹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近年来,全县以林长制为抓手做好“活绿”文章,稳步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大力推动林旅融合发展,拓宽绿水青山富民通道,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森林城市创建
推窗览胜景,青山绿相迎。
绿色是淅川的底色,生态是淅川的资本。淅川县各级林长专注绿色发展,以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为载体,依托产业造林、荒山造林、生态修复、飞播造林和森林城乡建设五大工程,全力抓好生态环境改善和城乡品位提升。
在城区,实施改建扩绿、道路补绿、见缝插绿行动,建成5条景观大道,打造5个森林公园、10个休闲游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31%,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3.33平方米。在乡村,大力开展围镇围村造林,建成森林特色小镇9个、森林乡村40个、森林人家46个,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35%。全县形成了以城镇社区绿化美化为中心,道路绿化及河岸绿化为廊道的林城相依、林居相依、林路相依、林水相依的城乡一体化森林景观格局。
“随着生态文化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群众爱绿、植绿、护绿意识极大增强,城镇适龄人口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淅川成为河南首批县级省级森林城市。”淅川县林业局副局长杨玉红说。
未来,淅川将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统筹林旅融合发展
如今的渠首大地,宛若一幅山水画卷。
随着前来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库区百姓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生态好了,日子也就好了。近年来,以林长制为引领,淅川县以林旅融合为落脚点,激发森林旅游新活力,拓宽绿水青山富民通道。
毛堂镇龙泉村,河水清清、山路宛转,白墙黛瓦的民宿“九畹山居”就掩映在一片山茱萸之间。
“九畹山居”的不远处,竖立着淅川县践行“两山”理念、林长+示范基地公示牌,上面公布了该处森林康养项目的林长信息及帮建措施。“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县、乡两级林长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争取多项政策优惠,引导和鼓励企业挖掘潜能。”基地负责人说。
“通过林长+活绿模式,乡村老屋变特色民宿,盘活了乡村美丽资源,增加了库区群众收入。”淅川县林业局局长梁虎兵说,全县初步培育了仓房镇磊山村、上集镇关帝村等36家乡村旅游村,毛堂镇银杏树沟等40家乡村旅游产业园,马蹬镇丹怀庄园、香花镇鱼家等500多户乡村旅游专业户。
同时,围绕打造环库旅游生态圈,不断提高林业景观化水平,推动林旅融合、互动发展。全县建成4a级景区2家,培育集林业生态观光、休闲采摘、森林康养、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4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2个、省级休闲观光园2个,新建民宿10家、农家乐700余家,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赋能乡村振兴
“林业+生态旅游”新模式充分释放生态红利,“林长+活绿”持续为淅川乡村振兴赋能。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大石桥乡昔日的贫困户雷铁红至今还记得他第一次领到1.3万元务工费的情景。
大石桥乡横沟村原本是个偏僻的穷山沟。近年来,他们成立淅川县凤凰毛竹专业合作社,先后种植竹子、连翘等1300多亩。他们修通了公路,发展集亲子教育训练营、花海栈道、影视创作、森林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来休闲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穷山沟变了,淅川县也变了。
全县投入资金2.8亿元,采取专业队合同造林模式,对县内主要景区周边的荒山荒坡实施绿化美化,植绿造景育花,种植海棠、樱花、桂花等风景树21万株,栽植软籽石榴、核桃、柑橘等经济林木90多万株,初步实现景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带动全县3000多户农民通过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户均增收2600余元。
“生态围绕旅游育,产业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乡村围绕旅游兴。”淅川县县长王兴勇表示,淅川推动旅游业由传统单一的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从观光旅游向休闲体验康养旅游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生态饭才是长久饭,我们将不断探索‘林长+’模式,坚持不懈造林护林,守护好一库碧水,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写好用绿这篇文章,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更多群众从林业中受益。”南阳市委常委、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信心满满。
在“林长+”带动下,2022年,淅川县成功创建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县共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徐凡 周桃龙 寇建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