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凝聚起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力
加入时间:2022-06-11  来源:经济日报  
 
  1992年6月,中国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两项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30年来坚定履行应对气候变化义务和对外做出的承诺,主动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积极采取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不断深化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重要贡献,充分彰显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30年来,中国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突出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推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中国行动告诉世界,只要坚定信念,付出长期不懈努力,就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经验告诉世界,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完全可以并行不悖。
  
  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国始终是坚定行动派。在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国际奥委会发文称赞北京冬奥会在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与尝试。从二氧化碳制冷系统首次在中国和冬奥会上使用,到“绿电”点亮冬奥场馆,再到“微火”成炬……北京冬奥会让世界看到,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不仅有坚定意志,更有实力和底气。北京冬奥会所展现的,也是中国主动作为、持之以恒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成果。正如巴基斯坦亚洲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沙基尔·拉迈所指出的,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不畏艰险、坚守岗位,带领中国人民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国始终是重要引领者。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气候雄心峰会、领导人气候峰会等一系列多边活动,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站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为加强全球气候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议和主张,推动各方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加速绿色转型,为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注入重要信心和力量。中国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理念在国际社会日益深入人心,为加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重要智慧。
  
  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国始终具有全球视野。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不仅致力于保护本国生态环境,也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致力于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从以更加积极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从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核心预算的最大捐助国,有力支持《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运作和执行,到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态保护事业;从与31个合作伙伴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到携手各方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中国坚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凝聚起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力。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守护地球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国将继续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携手各国,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砥砺前行,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旅游] 44名老挝华裔新生代开启游学普
[旅游] 走,去桑科草原过“营地慢生活”
[旅游] 四川发布“古蜀文明文物主题游径
[旅游] 我国入境游持续升温
[工业] 我国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 新
[旅游]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
[农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
[工业] 前5月我国绿电交易量超过220
广州从化黄场村:黄皮打造乡村振
海南绘乡村振兴新图景:规划赋能
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五彩椒带来多
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 架起中
四川小金县“金山玫瑰”采摘溯源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物种新
我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逾80%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筑牢海上生态保护防线 强化海上监管整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