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加入时间:2023-1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任梓宁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根本大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让生产生活方式沿“绿”而生、向“绿”而行,才能更好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生动形象的说法破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二元悖论,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共生的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依托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土地、矿产、河流、森林、草原等构成的自然环境,既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家园,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增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物质产品不断丰富的现代社会,生态优势跃升为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动生产力水平“更上一层楼”。宽裕的环境容量促进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新兴产业所需的生态空间、资源供给得到有力保障。在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为活跃积极的要素,而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人们更容易激发自身潜能,推动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生态环境提供林林总总的优质生态产品,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创造社会财富、增进人民福祉的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努力实现发展和保护良性互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在发展方式上,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在生活方式上,积极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人人、事事、时时、处处为资源环境减负,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化风成俗。这些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人类解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没有完成时。新征程上,各地结合自身独特的资源环境禀赋,深入发掘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生态扶贫、生态教育等潜力空间,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定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发展之美。(作者:香港城市大学学生)

 

[林业] 开展科学管护 提升林木质量
[工业] 如何走出一条吉林特色新型工业化
[工业] 老工业区变身幸福家园
[林业] 湖南麻阳:两联两严两共合力治林
[林业] 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稳步推进
[工业] 黑色煤炭助力解决白色污染
[农业] 推动绿色农业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旅游] 智能化成旅游业新风口
绿色信贷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富武陵
遍地流沙变身黄河公园
绿色引擎激活发展新动力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延边州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节水产业大有可为
截至目前 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
为海洋减塑 助百姓增收
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助力美丽中国
变城中村为城中景
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