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农业

 
百年梨园花事盛
加入时间:2024-05-04  来源:经济日报  
 

  进入4月,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大石各庄村的百年梨园里,千亩梨花竞相绽放。一棵棵古梨树挺拔多姿,繁茂的树冠犹如一把把撑开的大伞,朵朵梨花如雪,百年梨园成为一片花海。

  随着一年一度的梨花节拉开帷幕,大石各庄村变得热闹起来。丰富的乡村文旅消费场景邂逅美丽春光,游客们在这里或踏青赏花,或采风拍照,或焚香品茗。“赏梨花美景,认养梨树,体验农耕,亲子diy大锅饭,安营扎寨,这里太好玩了!来了就不想走。”再次来到百年梨园的外地游客代华润赞叹,在这里吃喝玩乐“一站式”,价格也实惠,真是赏花休闲的好去处。

  “我们这里有萌宠乐园、猫咖,还有室外凉亭、环形水幕,可烧烤露营。”“不好意思,今天民宿有团建活动,已住满,您要预约明天了。”归心梨苑民宿里人声鼎沸,负责人刘建光一会儿热情地向客人们介绍小院的特色,一会儿给订不到房间的游客耐心解释。

  “自从4月份梨花开了以后,民宿接待的游客越来越多,尤其是周末,基本都要提前预订。我自己完全忙不过来,不仅家里人过来帮忙,还雇了几位村民过来帮忙。”刘建光说。

  大石各庄村位于潮白河以东,距离北京、天津不远,村民世代种梨,已有450余年种植历史。全村现有梨园1300余亩,梨树75000棵。其中成方连片、保存基本完好的百年老梨树面积达350亩,树龄在百岁以上的梨树有432棵,400年以上的有42棵。

  为发展百年梨园乡村文化旅游,吸引更多京津冀游客来消费打卡,大石各庄村自2006年起每年都会在梨花盛开、梨树结果时节举办梨花节、采摘节等系列文旅活动,以梨为媒、以花为介,植入书画展、民宿、亲子乐园、中医药康养、特色小吃等元素,拓展消费新业态,打造“百年梨园·醉美大石”农业旅游文化品牌。

  随着百年梨园名气日益叫响,不少村民借着旅游热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沿着游客中心前的公路向东走百米,梨园一隅,“七星小院”的精致招牌引人注目,院内布满形态各异的帐篷和天幕。这里不但可以作为当地人的休息场所,也可作为游客停留的空间。夜幕降临,天幕外彩灯闪烁,梨树下游客欢歌笑语,为村庄带来人气。

  “之前村里的劳动力大多务农或者外出打工,自从有了以梨花梨园梨果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给村民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和可观的经济收入。”七星小院经营者王洪涛说,这里每到周末就迎来大批游客,高峰时都要排队等位。

  “大石各庄村紧紧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环球影城外溢效应,集中整合村内闲置民宅、闲置空地、集体建设用地,联手古梨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医药科普园,合力发展‘梨园+中医+民宿康养’项目。”大石各庄村村党支部书记赵劲松介绍,他们还为每个宅院配租1亩梨园,拓展百年梨园文化新领域,开辟京东文化旅游新亮点,打造民宿旅游经济新引擎。

  目前百年梨园内的5个“梨园+中医+民宿康养”民宿宅院已投入运营,日接待游客能力为100人。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1600万元。如今的大石各庄村民实现了从传统种梨卖梨到传播梨文化的转变,百年梨树成了村民的致富树。

  对于如何充分挖掘赏花经济潜力,让“赏花+”的花事更盛,赵劲松表示,下一步,将在大力打造“赏花+采摘”“赏花+露营”等旅游多元化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加强梨产品深加工,构建观赏游玩、民宿康养、文化休闲等新业态,提供内容更丰富、体量更大的消费游玩场景,把乡村旅游做得细水长流,把游客变成常客。 (记者 王胜强)

 

 

 

[工业] 从工业老城到双碳新城 湖南湘潭
[旅游] 内蒙古兴安盟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林业] 推进森林粮库发展 让中国饭碗更
[旅游] 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旅游] 北京平谷:发展林花+林旅农文旅
[工业] 火电厂转型绿电厂
[林业] 守护好三湘四水的生灵草木
[林业] 森林疗养技术路线的五个特征
以绿为基铸就未来之城
推动长三角区域两山转化 健全生
两山合作社 推进生态富民
徜徉绿水青山 生态旅游释放假日
假日经济新热潮:绿水青山 小城
无废城市建设要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垃圾山中辟出战略能源通道
航司这样和绿色较真
资源回收企业不再担心缺第一张发
河北安平农业废弃物按下绿色处理
对标美丽中国建设新要求 构建新污染物
推进美丽甘肃建设 全面筑牢生态根基
共赴绿色低碳之约 擦亮美丽中国底色
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田园
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