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旅游

 
拓宽红色文旅价值链
加入时间:2024-09-28  来源:经济日报  
 
  开通红色旅游专线、沉浸式体验文旅演出、研学游打卡革命圣地……一段时间以来,湖南、辽宁等省份不断挖掘红色资源,提高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把文旅产业打造成赓续红色血脉的城市新名片。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社会力量、落实文旅融合的有效途径,推动红色文旅多元化发展,有助于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近些年,红色文旅市场蓬勃向好,覆盖我国众多省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据《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显示,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突破20亿人次,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与此同时,红色旅游景区及场馆等建设提速。近年来,全国重点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1644家,历史类纪念馆累计推出主题展览1.5万个。随着文旅模式升级翻新,不少红色旅游景点火爆“出圈”,“红色研学团”“红色体验馆”“红色剧本杀”等新潮沉浸式创新体验,推动红色文旅产业向好发展。
  
  不过,这一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痛点、堵点需要解决。比如,一些地方红色文旅产业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同质化严重、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专业人员及管理队伍缺乏,等等。对此,应采取多种举措,拓宽红色文旅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持续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影响力。
  
  一方面,加强科技应用,推动智能化建设。加快形成“文旅+”赋形、数智技术赋能的新模式,以创意设计与特色挖掘相结合为导向,丰富智慧旅游技术开发与应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红色文物的智能化保护、红色景区的智慧化运维。通过智能导览系统、虚拟现实体验、个性化推荐等方式,增强互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为游客提供更加系统、丰富、深度的旅游体验。加强线上渠道和数字化营销,通过社交媒体、在线旅游平台等渠道宣传推广,发布精彩的项目视频和游客体验分享,吸引更多潜在游客。重视人才引进工作,持续加强从业人员的新型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拥有数字化能力并且懂管理、善经营、会讲解的专业人才,为红色文旅的全域化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另一方面,引导消费升级,提升旅游意识。推动红色文旅产品和服务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加强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的有机融通,形成复合型旅游产品。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红色文旅产品,如红色演艺、红色研学、红色文创等,并与电影、演艺、音乐等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延长产业链条,保持红色文旅活力和竞争力。通过政策引导和红色文旅品牌的示范效应,提升消费者对红色文旅产品的认知度和兴趣度,推出特色文旅活动、新型消费场景和消费惠民措施,打造全链条红色文旅服务新生态。(连婉廷 洪晓楠)
  
  
[旅游] 44名老挝华裔新生代开启游学普
[旅游] 走,去桑科草原过“营地慢生活”
[旅游] 四川发布“古蜀文明文物主题游径
[旅游] 我国入境游持续升温
[工业] 我国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 新
[旅游]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
[农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
[工业] 前5月我国绿电交易量超过220
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五彩椒带来多
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 架起中
四川小金县“金山玫瑰”采摘溯源
广西隆安: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
浙江乡村:时令果蔬迎丰收 “甜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筑牢海上生态保护防线 强化海上监管整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美丽河湖何以美进人心
城市更新需下足绣花功夫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