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旅游

 
重庆创新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加入时间:2024-06-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近年来,重庆市因势利导、多措并举,建成一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形象突出、产品多元、服务一流和资源保存完整的自然公园,以此为基础,创新推动全市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市有自然保护区58个,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公园157个,还有世界自然遗产地3个。2023年,全市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206.82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生态旅游作出了重要贡献。
  
  注重科学规划
  
  重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质量编制自然公园总体规划,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打好基础。
  
  “在推进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报批方面,我们采取不等不靠、能批则批、保障重点的三项举措。”重庆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待批期间,重庆林业部门积极对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指导相关区县开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目前,红池坝、黄水等4个市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通过重庆市政府审批,歌乐山、南山等7个市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按程序推进。在规划编制获批后,主城都市区市郊铁路等20余个重大项目有望落地。
  
  重庆专门下发《关于做好国家级自然公园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国家级自然公园分类推进规划编制,合理划定功能区,做好建设项目论证,提高规划质量。目前,已支持、指导云阳县编制并发布实施《云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重庆市林业局组织编制了《重庆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完善分级监督管理职责,实行分区差别化管控,提高自然保护地优质生态产品的容量和供给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到2027年基本建成具有重庆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框架。
  
  近年来,为更好地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重庆还专门出台了自然公园保护与利用相关政策,积极发挥自然公园生态旅游、自然教育和森林康养等功能和作用。目前,一条涉及北碚区、合川区、南川区、江津区、涪陵区、武隆区、万盛经开区以及三峡库区的丰都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和城口县等14个区县,串联起20余个自然保护地的重庆特色生态旅游线路正在筹划中。
  
  借助自然公园优势资源和自然景观,重庆建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市级旅游度假区30个,自然公园严格控制人类活动容量,周边乡镇或自然村落合理布局休闲度假酒店、品牌民宿、特色餐饮等生活配套设施。
  
  强化合理利用
  
  “重庆充分利用风景名胜区和自然公园的生态资源、自然景观及历史文化资源,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旅游、自然教育和森林康养等合理利用工作,走深走实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重庆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称。
  
  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强力推动下,重庆相关区县行动积极。
  
  云阳县用活长江三峡文化遗产、恐龙化石地质资源,大力推动生态旅游。目前,云阳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已通过国家预评估。
  
  江津区将四面山景区、中山古镇、四面山旅游度假区纳入旅游生态功能核心区,总面积达371平方公里,统筹推进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四面山各个旅游景区资源串珠成链,围绕红色文化、先巴文化、爱情文化、古镇文化等特色文化名片,深度开发精品旅游线路。2023年,景区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
  
  巫溪县以红池坝景区及周边红池坝镇、天元乡、尖山镇等10个乡镇,重点以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边界为基础,分别聚焦秘境、阔野、温情3个主题,全面升级打造“云上山海·奇境红池”。
  
  武隆区依托仙女山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探索“生态环境社会化保护+生态旅游市场化运作+生态红利全域化共享”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全区近3年累计接待游客1.27亿人次、综合收入超6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带动超3.5万农户、10万农民吃上旅游饭。 其中,地处仙女山腹地的树顶漫步自然教育营地遵循“无痕山林”理念,被联合国评为“双友好”生态项目。自营业以来,接待体验客户超过34万人次,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及部分企业户外团建活动2.2万余人次,各类暑期夏令营和亲子营120余期。
  
  南川区打造出一条极具特色的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自驾线路,组合滑雪、漂流、徒步、滑翔伞等丰富的户外运动产品,形成水、陆、空立体化,点、线、面全方位的户外运动格局,深受广大自驾爱好者和游客喜爱,荣膺“全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作为重庆生态资源强区,南川区先后成功打造了以自然遗产、休闲观光为主的金佛山景区,以原生态峡谷景观、泉水漂流为主的神龙峡景区,拥有集休闲度假、商务会议、露营、温泉康养于一体的天星旅游度假区。同步建成金佛山喀斯特地质博物馆、第二课堂科普营地、蝶语昆虫馆等配套景点。
  
  以生态露营为显著特色的睡佛山森林公园、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都是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线路上的亮点。其中,睡佛山森林公园打造了6个不同特色和档次的营地,共2000多个营位,3年接待游客量达12万余人次、车辆4.8万余台。山王坪露营基地打造的林下帐篷营地,集露营、休闲、娱乐、观景功能于一体,露营帐篷位约1000个,精品露营位约100个,可同时容纳1000余个帐篷设施,满足3500人露营。
  
  助推融合发展
  
  近年来,重庆结合自然教育、生态体验培育生态旅游产品,积极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景区内游览、景区外度假的生态旅游新模式。
  
  巴南区大力助推文旅康养产业融合,探索荒山多功能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其中彩色森林项目总体规划1.5万亩,首期项目分批种植金叶水杉、金叶槐树、美国红枫、蓝冰柏、紫叶紫荆等50余个品种20余万株彩叶苗木,将荒山荒土彩化与香化,成功打造彩色森林农文旅康度假休闲区,带动周边30余户农家乐、50余家手工作坊、20余个家庭农场发展,近千户农户共同致富。
  
  南川区专门编制《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规划专篇》,出台民宿产业、露营地、冰雪旅游等特色旅游发展规划,构建“一山一片一带多点”的发展格局。目前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游线已形成趣打卡、趣运动、趣露营、趣乡村、趣研学、趣度假、趣美食等多种旅游并存模式。游线特色产业综合产值36.4亿元,占全区80%以上,带动沿线超500户农户开办农家乐、民宿,文旅产业带农益农作用彰显,实现就业4万余人次、户均增收3000余元。该游线获评全国“旅游新业态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入选首批63个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武隆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重庆乃至全国的旅游强区,现有654处旅游资源单体密布全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6项,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生态博物馆”,荣获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该区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4个,研学基地多达24个,已形成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芙蓉洞、芙蓉江、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等景区(景点)。2023年接待游客4494.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7.23亿元,同比增长10.03%。
  
  2022年,重庆正式启动大仙女山自然保护地协同可持续发展试点示范工作,为全市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再探新路。目前已建立涪陵、武隆、丰都3个区县政府轮流主办、专家团队问诊、市级部门扶持的可持续发展联动机制,规范开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活动。(侯建华 周涛 赵许峰)


[林业] 龙江森工柴河林区以林养菌以菌促
[林业] 江西万安:探索森林资源保护新路
[林业] 陕西柞水智慧林业打造绿色天眼
[农业] 让更多农特产品进景区
[旅游] 厚植红色沃土 推动榆林市文旅融
[旅游] 景区取消预约符合公众期待
[旅游] 游客避坑不如景区填坑
[农业] 别让农村基础设施睡大觉
携手共建幸福家园
科技创新守护绿水青山
盐碱荒滩也是金山银山
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
守青山叠翠 护碧水悠悠
绿色智能增需求 以旧换新添动力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多重优惠叠加 以旧换新激活家电
二手市场不能做一锤子买卖
重庆的建筑垃圾何时能管好
以五个再突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白银:打造西北更加宜居的城市空间
海口:湿地修复融入城市更新
天津蓟州区促进人居环境改善与生态环境
完善规划土地政策 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更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