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丽中国

 
江西庐山市:以五治五美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加入时间:2025-09-28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走进江西省庐山市星子镇翻身村,目之所及,皆是干净整洁的沥青道路、造型别致的护坡围墙,以及井然有序的房屋住宅。这里,污水处理管网布局合理,文化墙内容丰富,花园菜圃郁郁葱葱,自然生态植被丰富。一条蜿蜒的柏油马路贯穿村内,青瓦白墙的建筑与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交相辉映,共同绘就了一幅生机盎然、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画卷。
  
  这是庐山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扣“清洁乡村、净美家园”主题、创新实施“五治五美”治理模式的缩影。庐山市背依庐山、面临鄱阳湖,下辖10个乡镇,近年来,庐山市通过治房子、治污水、治垃圾、治厕所、治风俗,实现生态美、生活美、村庄美、产业美、风尚美,推动村庄清洁行动从“一时清洁”向“长久清洁”转变,着力打造具有庐山特色的“四融一共”和美乡村样板。
  
  治房子:从“危旧散乱”到“整洁有序”
  
  书行天下、耕读传家,在庐山市白鹿镇交通村,作为白鹿洞书院南侧入口,交通村明确村庄发展定位,通过编制规划、修复古道,促进景村联动发展,沿线设计耕读小院、墨竹问贤、礼学广场、田园耕读基地,打造集户外拓展、田园体验、文化传承、餐饮住宿等多元业态功能于一体的白鹿国学古村落。
  
  这是庐山市“保留乡村韵味、彰显庐鄱特色”的做法之一,近年来,庐山市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村庄风貌和文化特色,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对危旧土坯房(残垣断壁)进行全面排查登记,建立“一户一档”整治台账,分类推进危房整治、闲置农房盘活及庭院景观提升。对危旧土坯房(残垣断壁)实施“应拆尽拆”,对符合“一户一宅”的农户采取原址重建等方式保障住房安全;对具有保留价值的传统民居,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修缮加固,留住乡愁记忆;对具有开发价值的闲置农房,通过流转改造为乡村民宿。
  
  同时,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空间,打造“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通过栽花种草、摆放景观小品等方式,让农房从“危旧散乱”转变为“整洁有序、特色鲜明”的美丽庭院。截至目前,庐山市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1200余户,村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农房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治污水:从“污水横流”到“清水绕村”
  
  针对农村污水收集难、处理难的问题,庐山市因地制宜推进污水治理设施建设。
  
  在水源保护区、人口集中区域,推广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实现生活污水应收尽收、达标排放。在地势复杂、居住分散的村庄,采用三格式化粪池+人工湿地相结合的处理模式,利用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净化污水,既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又契合乡村自然生态特点。
  
  同时,加强对养殖污水、农田退水的管控,引导养殖户建设雨污分流、粪污处理设施,推广生态种养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截至目前,庐山市行政村已建成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管控率达到了95.65%。昔日“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得到根本性改变,村庄周边的沟渠、池塘水质明显改善。
  
  治垃圾:从“随手乱扔”到“分类减量”
  
  庐山市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模式,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配备村级保洁员623人,建立“一人一岗一区域”的清扫保洁责任制,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从“末端处理”转向“源头减量”,在村庄设置分类垃圾桶,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对于可回收物,由村级回收站统一收集后交由专业公司处理;对于厨余垃圾,推广“堆肥还田”模式,变废为宝;对于建筑垃圾,建立“农户自愿、村集体保管(收集)、就地还村利用(乡村建设利用)”等村庄建筑垃圾处理模式和机制,引导群众将垃圾分类规整堆放,就地资源化利用。
  
  该市蛟塘镇铁门程村通过清理村内沟渠杂物、整治乱堆乱放、完成道路美化,让乡村“里子”更实、“面子”更靓,村民生活舒适度、幸福感直线上升。
  
  治厕所:从“露天旱厕”到“卫生实用”
  
  庐山市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经济适用、长效管护”原则,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严格实行“首厕过关”制,确保改一个、成一个、带一片。
  
  针对地理条件和改厕空间不同,分类推广“三格式+小型人工湿地”“三格式+土地渗滤系统(生态庭院)”“三格式+污水管网”等多种处理模式。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机制,依托“万村码上通”5g+平台,建立信息化申报维修服务体系,实现“一网统管”,让卫生厕所用得上、管得好、可持续,让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治风俗:从“被动观望”到“共建新风”
  
  通过“围庐夜话”将群众意见诉求收集并解决,这是庐山市创新举措,推行“有事大家说,我们尽力办”的基层治理议事平台。
  
  通过该平台开展了2000余次活动,重点围绕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听民情、解民忧,有效避免了过去“干部一身汗,群众瞧不上”的问题。
  
  同时,以“积分”激活治理“活水”,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家园建设。推行村民积分制管理模式,各乡镇建成至少1个积分制示范基地(红黑榜、道德银行等),每月对获得表彰的优秀示范村给予1-5分不等的加分,在群众中广泛树立典型意识,营造比学赶超氛围,让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形成“群众主动参与、共建共享文明新风”的良好局面。(殷小依 陈栋 程静)
  
  
[旅游] 禁止把未开发开放区域作为旅游产
[农业] 小县城如何变身世界菜篮子
[工业] 北京发布工业旅游未来图谱
[农业] 海南白沙 绿成金生态富民
[农业] 传统农业如何实现绿色转型
[农业] 农文旅深度融合 浙江胜丰村打造
[旅游] 无废旅游便利大于意愿
[林业] 北京多举措做好双节期间森林防火
福建永安智能守护景区绿水青山
福建大田:建好森林四库 收获金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天蓝山绿水更清
从绿水青山到共富图景
从污染源到资源:大庆油田让含油
卖不完的月饼要有合理去处
从家电到农机 以旧换新点燃国庆
升易降难 消费套餐不应是单行线
多元共治建好无废城市
住建部:五方面推动好房子建设
陪伴经济需监管相伴
打造韧性城市 守护好城市里子
不断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美丽中国就在你我身边 公园+模式让城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