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旅游

 
抓住文旅+百业发展契机
加入时间:2025-10-1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敏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文旅消费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也是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推动假日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形成8天长假,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保障。假日经济走热,带来文旅消费需求的极大增长及关联产业的发展。
  
  随着5g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消费新场景的出现,假日经济展现出韧劲活力,假期旅游已成为人民群众的普遍选择。节假日促进文旅消费拉动经济,体现在文旅消费数据的增长上,还体现在消费结构的调整上。由于节假日大众消费的主题性更强,短时消费的快速增加更有利于文旅消费场景和产品创新。技术赋能、场景创新与消费需求同频共振形成良性循环,不仅让假日文旅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更通过持续优化游客体验感,进一步夯实了文旅消费的长效发展基础。
  
  国庆中秋假期文旅消费火热,源于政策、供给和服务端的多重耦合。从政策端看,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等相关部门配合假期,从调整列车班次、减免高速费、规范假日市场等方面推出了系列务实举措,为方便人民群众节假日出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服务端看,数字化服务与交通网络持续升级,高铁网络覆盖超95%以上的热门旅游城市。同程旅行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假期旅行消费报告》显示,部分航线的“空空中转”机票相比直飞机票价格低30%以上,为大众出行创造了条件。
  
  从供给端看,经营主体不断创新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的细分场景,文旅融合型景区、科技赋能型街区、多元业态商圈等均是文旅消费增长的重要发力点。此外,夜经济推动体验型消费升级,许多地方运用无人机、水幕、全息投影、功能型机器人等技术重构夜间视觉体验,博物馆夜游延时成假日常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持续火爆,夜食、夜娱、夜购、夜游、夜养协同发力。
  
  一些问题也在假期集中凸显。有的热门景区和小众目的地客流纷纷突破承载上限,“观景变看人”,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明显不足,甚至出现了植被受损、垃圾清理不及时等生态破坏问题。不少互动式体验式文旅消费项目流于表面,如将非遗技艺展示局限为摆摊售卖,又如一些中小城市盲目跟风,推出时节性实景演出产品,内容同质化、浅层化、粗糙化,消费者满意度不高。部分文化地标堆砌商业业态,“消费刺客”“诱导购物”等市场乱象仍然存在,制约了假期文旅市场良性发展。
  
  让假日经济长红,消费潜力得到更充分释放,实现文旅消费市场可持续增长,要持续优化游客体验。比如,可运用科技手段,建立景区客流动态监测网络。热门景区通过分时段预约、弹性开放等方式调控流量,小众目的地同步推进基础设施补短升级,缓解人满为患的困境,提升游客整体出行体验。以“文旅+百业”融合为核心,推动影视、游戏、非遗、演艺等文化资源与旅游场景深度转化,推动康养慢游、研学营地等深度融入假日经济,用好“跟着ip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通过“百城百区”行动等促消费政策引导资源向县域与新兴目的地倾斜。
  
  还要强化市场监管,完善商家信用档案,对“消费刺客”“诱导购物”等行为实施跨区域联合惩戒,对假期游客投诉较多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释放入境消费政策红利,有序拓展免签范围与停留时长,配套开发精品线路与离境退税“无感申报”服务,实现国内国际消费双向扩容。(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农业] 数字技术重塑新疆农业发展模式
[旅游] 抓住文旅+百业发展契机
[工业] 河北发布环保绩效创a领跑企业支
[林业] 呼和浩特多措并举推进林业碳汇交
[农业] 兴特色农业 助村美人和
[林业] 广东以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唤醒林业
[旅游] 湖南十一假期生态旅游掀热潮
[旅游] 禁止把未开发开放区域作为旅游产
福建永安智能守护景区绿水青山
福建大田:建好森林四库 收获金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天蓝山绿水更清
从绿水青山到共富图景
小包裹彰显消费市场大活力
别让外卖满减成浪费
从污染源到资源:大庆油田让含油
卖不完的月饼要有合理去处
从家电到农机 以旧换新点燃国庆
我国首部宜居城市国家标准发布
住建部:五方面推动好房子建设
陪伴经济需监管相伴
打造韧性城市 守护好城市里子
不断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