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产业 > 绿色企业

 
产业兴引领县域强
——辽宁锦州紧抓改革机遇激发创新活力促发展
加入时间:2024-10-14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抓手与重要依托。当前,辽宁省锦州市县域经济正处于现代化发展变革的关键期,全县上下牢牢把握变革带来的机遇,全力抓好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及产业融合,以“产业兴”引领“县域强”。
  
  辽宁省锦州市近年来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实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9个县(市、区)构成“九条战线”与“九大战区”,倾力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向产业要动力,打造发展引擎;向创新要活力,提升县域实力;向改革要推力,优化营商环境——锦州市奋勇争先,不断激发县域经济新活力。
  
  向产业要动力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关键在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凌海市是我国最北部的海参主产区,依托全国最大的海参池塘养殖基地,养殖生态冷水海参并发展海参精深加工业。全市海参养殖面积超过29万亩,涉及养殖户900余户,年产值超过15亿元。
  
  凌海市三台子镇是果业大镇,近年来逐步建设万亩苹果规模化种植基地,产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如今,三台子镇的寒富、黄元帅等苹果品种早已名声在外,成了当地果农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义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推进项目投资增数量、壮体量、上速度。今年以来,义县在统开复工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5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个、续建项目48个,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11个,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动力。
  
  智能化生产线有序运转,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产业集群稳步崛起……今年以来,锦州市各县(市、区)结合资源基础,聚焦市场需求,围绕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力,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向创新要活力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抓好科技创新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动能。
  
  位于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火炬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建有国内最大的安全气囊研发生产基地,依托职工创新工作室研发了多项全包裹安全气囊关键技术。
  
  锦恒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研发人员的不懈探索与创新,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精准到位的服务。锦州经开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在土地、税收等方面享有优惠政策支持。依托锦州经开区区域科教创新中心的精准定位,锦恒公司利用辽宁工业大学的研发优势构建校企联盟,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机制,为技术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的锦州经开区,是东北陆海新通道关键枢纽,拥有“两海港、一空港、一公路港”的区位优势。锦恒公司借势将产品远销海外,成为了安全气囊国际供应商。
  
  向改革要推力
  
  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到优化政务服务,再到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营造。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黑山县凭借当地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发展风力发电,深耕新能源产业,产出的“绿色电能”送达千家万户。
  
  黑山百万千瓦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是目前辽宁省单体容量最大、应用设备最新、示范作用显著的陆上风电项目。为进一步服务项目建设,黑山县主动将企业涉及的税收政策送上门,全力帮助企业办理项目前期涉税手续,用心解决有关工程建设的各种税费难题,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黑山县将税惠政策及时落实到位,不断简化税费事项的办理流程,给予了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融合式新能源产业基地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生产“绿电”42亿千瓦时、“绿色甲醇”18万吨,减少碳排放450万吨。
  
  营商环境好不好,群众最有评价权。
  
  今年以来,北镇市优化服务和助企纾困协调并举,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对1018项“7+1”类服务事项进行梳理,深入实施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改革,优化服务场所布局,全市政务服务窗口从151个缩减至75个,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创新实施“12345平台+网格”联动模式,通过网格平台转办企业急难愁盼及各类民生诉求案件的结案率、满意率均达到100%。进一步落实营商环境“万件清理”专项行动和“项目管家”制度,完成25项县级权限改革任务,累计清偿各类涉企拖欠款868.49万元。
  
  锦州市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本报记者 王官波)
  
  
[旅游] 44名老挝华裔新生代开启游学普
[旅游] 走,去桑科草原过“营地慢生活”
[旅游] 四川发布“古蜀文明文物主题游径
[旅游] 我国入境游持续升温
[工业] 我国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 新
[旅游]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
[农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
[工业] 前5月我国绿电交易量超过220
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五彩椒带来多
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 架起中
四川小金县“金山玫瑰”采摘溯源
广西隆安: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
浙江乡村:时令果蔬迎丰收 “甜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筑牢海上生态保护防线 强化海上监管整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美丽河湖何以美进人心
城市更新需下足绣花功夫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