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林业

 
海岸卫士红树林复绿新生
加入时间:2024-05-21  来源:农民日报  
 

  漫步在福建厦门环东海域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大片红树林郁郁葱葱,颇为壮观,犹如一块块翡翠镶嵌在海中,其间白鹭在飞舞嬉戏,生机盎然。
  
  这里是厦门面积最大的人工红树林。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陆交汇地带,是以红树植物作为主体的一种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称为“海岸卫士”。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位于厦门环东海域东北角、同安湾湾顶,海水与淡水相交汇处,为红树林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由于过去饱受围垦、无序的水产养殖等影响,湾区内荒滩杂乱,河水和海水污染严重,对海域生态环境变化十分敏感的原生红树林一度消失殆尽。
  
  从2005年开始,厦门实施了一系列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委托“中国红树林之父”、厦门大学林鹏院士带领的厦大红树林科研团队,成功培育种植了约5公顷实验林。
  
  基于实验林的成功经验,厦门分两期实施下潭尾红树林生态修复。一期通过退养清滩、水道清淤、围堰造滩、红树种植等举措,修复红树林44公顷,主要树种包括秋茄、桐花、木榄等;二期新增种植红树林36公顷,主要树种包括桐花、秋茄、木榄、红海榄等。
  
  “过去,有人来海边,都会被海水的臭味熏走。”作为下潭尾生态之变的亲历者,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杨盛昌感慨地说,经过十余年科学恢复种植,在全球红树林加速消失的大趋势下,下潭尾的大片红树林复绿重生,水鸟鱼蟹纷至沓来。
  
  “保护红树林景观,其实是保护了里面的生物多样性。”杨盛昌说,得到保护的红树林成为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修复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给鱼虾蟹及鸟类一个活动、栖息、觅食的空间。
  
  数据显示,通过生态修复,公园内的鱼类、贝类、虾蟹类和多毛类均显著增加,生物量分别较公园建设前提高2.99倍、4.76倍、1.19倍和2.8倍。
  
  “下潭尾生态修复工作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厦门市海洋发展局项目建设负责人余炎烽说,红树林修复不是光种树,而是以当地整体的生态系统修复为目标,宜林则林、宜滩则滩,尽可能地保留当地自然风貌。
  
  越来越多的厦门市民得以畅享“生态红利”。下潭尾红树林公园这个过去“大家不愿意来”的地方,如今成为市民休闲的网红打卡点和厦门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年接待人数超150万人次。公园顺势推出全国首个红树林生态科普数字实景剧本游,吸引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共赏红树林生态之美。
  
  厦门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3年底,厦门全市已成规模的红树林共有173.9公顷,分布在筼筜湖、鳌冠海域、环东海域等地。这些“海岸卫士”让厦门这座“海上花园”更加亮丽。
  
  下潭尾红树林的新生,是我国大力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的缩影。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全国红树林面积已增至2.92万公顷,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记者 李丽颖)

  
  

[工业] 水泥工业向绿而行
[林业] 从沙进人退到沙里掘金
[林业] 《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将
[旅游] 重庆创新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林业] 宁夏出台深化集体林改实施方案
[工业] 中国纺织业加速绿色转型
[林业] 防风阻沙控尘 奏响扩绿兴绿护绿
[农业] 以高水平法治护航粮食安全
盐碱荒滩也是金山银山
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
守青山叠翠 护碧水悠悠
低碳乡村映皖韵
以绿为基铸就未来之城
回收再拆分 旧产品进入新循环
循环利用 让旧手机变废为宝
念好旧空调回收生意经
宁夏:千人健步走倡导绿色低碳生
竹木秸秆拆出绿色高价值工业原料
超大型城市的美丽选择
山西积极推进美丽山西建设
开展政策环评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协同共
筑牢美丽中国的大地之基
山东以地理标志保护运用打造区域发展金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